目前分類:職場 (10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善用沈默的藝術
EMBA雜誌 編輯部/文 2008/4/29

莎拉是年度風雲業務員的得獎人,大家都在議論紛紛,為什麼這個貌不驚人的新人,可以成為最佳業務員?她成功的關鍵:在銷售過程中,她運用沈默,而不是說話;運用面部表情而不是聲音,把她的看法傳達出去。


談判專家托爾(Liz Tahir)近日在CEO Refresher中,指出運用沈默讓你成為最佳談判者的五個祕訣:


一、多聽。傾聽不是被動,它反而可以用來控制談判全局。如果我們真的懂得傾聽,我們會贏得對方的信任與信心。鼓勵對方說話,他會告訴你他的需要、他的計畫;簡單說,就是他會提供資訊給你。我們如果真正聽對方說話,外加適當的眼神,會讓他覺得自己很重要。問題在於,我們多數人沒辦法沈默下來聽對方說什麼。我們總是在計算什麼時候要插入開始說話。你該記住的是,當我們開口,就讓我們暴露在危險中。


二、十秒鐘策略。沈默讓我們不自在,因為我們隨時都暴露在聲音當中,不論是手機鈴聲、茶水間的八卦,我們所處的環境無一處是安靜的。做一個實驗:下次進行談判時,對方若說:「嗯,這是我的提案!」試著在十秒內不說一句話,你會發現對方一定忙著提出更多的意見與資訊。沈默讓大家都受不了。


三、提問題。學習沈默,有一個很好的方法是提問,這也是成功談判的祕密武器。提問的人其實才能掌握對話的局面。談判時,若你事前做了功課,你一定可以預測對方的答案是什麼。讓對方說話只是讓你進一步確認你的訊息,對方會因此更信任你。


不過,若你遇到的情況剛好相反,當對方提問時,你怎麼辦?其實你沒有非答不可的義務。你仍舊可以保持沈默,對方非常可能跳進來開始說話。成功的談判專家,遇到真正不想回答的問題時,會這麼說:「在我回答這個問題前,請先告訴我為什麼這麼問?」切記,你不一定得回答任何問題。


四、在對話的過程中增加停頓的次數。最近有一項研究,一群科學家在聽交響樂的樂章中,若有一、兩秒的中斷,會攪動科學家的腦內活動。喜劇演員也會告訴你,停頓的安排,是成功的關鍵。因此,如果你是說話很快的人,就要刻意學習在對話中停頓。


五、皺眉、聳肩與微笑。這些動作絕對會傳達強烈的訊息,就像你保持沈默一樣。譬如,聳肩表達你不在乎、沒有興趣。微笑傳達的訊息是強烈地神秘,它讓對方開始猜疑。

談判高手都了解,你沒說的部份力量更大。下一次進行談判時,運用這些技巧,看看沈默能為你帶來什麼。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與興趣

這個禮拜有兩位同事要離職了
一個是資深同事 一個是同期的
很多人選擇工作都是從興趣出發
也會因興趣因素而中斷
一開始因為興趣而接觸這份工作
過了一段時間後
才又發現這跟當初想追求的目標不同
而萌生退意
去追尋他們以為的興趣
跟著興趣去做妳的工作
可以發揮很多令人難以想像的成效
反之
若是一直作著跟自己興趣格格不入的東西
縱使硬著頭皮學
結果有時事半功倍的

所以學長、同梯的
我祝福妳們.....
快樂的工作、工作的快樂
加油...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ll,經過我自己的測試還滿準的,有興趣的就參考一下嚕!

請先拿筆記住這十題選的答案,再對照分數相加總合?
> 請記住:選擇答案時應是依據現在的你,目前的狀況為準,而不要依過去的你,且
> 不要猶豫。
> ***********************
> 1.你何時感覺最好?
>
> a)早晨
> b)下午及傍晚
> c)夜
>
> 2.你走路時是……
> a)大步的快走
> b)小步的快走
> c)不快,仰著頭面對著世界
> d)不快,低著頭
> e)很慢
>
> 3.和人說話時,你……
> a)手臂交疊的站著
> b)雙手緊握著
> c)一隻手或兩手放在臀部
> d)碰著或推著與你說話的人
> e)玩著你的耳朵、摸著你的下巴、或用手整理頭髮
>
> 4.坐著休息時,你的……
> a)兩膝蓋併攏
> b)兩腿交叉
> c)兩腿伸直
> d)一腿卷在身下
>
> 5.碰到你感到發笑的事時,你的反應是……
> a)一個欣賞的大笑
> b)笑著,但不大聲
> c)輕聲的咯咯地笑
> d)羞怯的微笑
>
> 6.當你去一個派對或社交場合時,你……
> a)很大聲地入場以引起注意
> b)安靜地入場,找你認識的人
> c)非常安靜地入場,儘量保持不被注意
>
> 7.當你非常專心工作時,有人打斷你,你會……
> a)歡迎他
> b)感到非常惱怒
> c)在上兩極端之間
>
> 8.下列顏色中,你最喜歡哪一顏色?
> a)紅或橘色
> b)黑色
> c)黃或淺藍色
> d)綠色
> e)深藍或紫色
> f)白色
> g)棕或灰色
>
> 9.臨入睡的前幾分鐘,你在床上的姿勢是……
> a)仰躺,伸直
> b)俯躺,伸直
> c)側躺,微卷
> d)頭睡在一手臂上
> e)被蓋過頭
>
> 10.你經常夢到你在……
> a)落下
> b)打架或掙扎
> c)找東西或人
> d)飛或漂浮
> e)你平常不做夢
> f)你的夢都是愉快的
> ************************
> 現在將所有分數相加,再對照後面的分析 ^^"
> 〔分 數〕
> 1. (a) 2 (b) 4 (c) 6
> 2. (a) 6 (b) 4 (c) 7 (d) 2 (e ) 1
> 3. (a) 4 (b) 2 (c) 5 (d) 7 (e) 6
> 4. (a) 4 (b) 6 (c) 2 (d) 1
> 5. (a) 6 (b) 4 (c) 3 (d) 5
> 6. (a) 6 (b) 4 (c) 2
> 7. (a) 6 (b) 2 (c) 4
> 8. (a) 6 (b) 7 (c) 5 (d) 4 (e) 3 (f)2 (g) 1
> 9. (a) 7 (b) 6 (c) 4 (d) 2 (e) 1
> 10.(a ) 4 (b) 2 (c) 3 (d) 5 (e) 6 (f)1
>
>
>
> 【低於21分:內向的悲觀者】
> 人們認為你是一個害羞的、神經質的、優柔寡斷的,是須人照顧、
> 永遠要別人為你做決定、 不想與任何事或任何人有關。
> 他們認為你是一個杞人憂天者,一個永遠看到不存在的問題的人。有些人認為你
> 令人乏味,只有那些深知你的人知道你不是這樣的人.
>
> 【21分到30分:缺乏信心的挑剔者】
> 你的朋友認為你勤勉刻苦、很挑剔。
> 他們認為你是一個謹慎的、十分小心的人,
> 一個緩慢而穩定辛勤工作的人。
> 如果你做任何衝動的事或無準備的事,你會令他們大吃一驚。
> 他們認為你會從各個角度仔細地檢查一切之後仍經常決定不做。
> 他們認為對你的這種反應一部分是因為你的小心的天性所引起的。
>
> 【31分到40分:以牙還牙的自我保護者】
> 別人認為你是明智、謹慎、注重實效的人。
> 也認為你是一個伶俐、有天賦有才幹且謙虛的人。
> 你不會很快、很容易和人成為朋友,
> 但是是一個對朋友非常忠誠的人,
> 同時要求朋友對你也有忠誠的回報。
> 那些真正有機會瞭解你的人會知道要動搖你對朋友的信任是很難的,但相等的,
> 一旦這信任被破壞,會使你很難熬過。
>
> 【41分到50分:平衡的中道】
> 別人認為你是一個新鮮的、有活力的、有魅力的、好玩的、講究實際的、而永遠有
> 趣的人;
> 一個經常是群眾注意力的焦點,但是你是一個足夠平衡的人,不至於因此而昏了
> 頭。
> 他們也認為你親切、和藹、體貼、能諒解人;一個永遠會使人高興起來並會幫助別
> 人的人。
>
> 【51分到60分:吸引人的冒險家】
> 別人認為你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高度活潑的、相當易衝動的個性;
> 你是一個天生的領袖、一個做決定會很快的人,雖然你的決定不總是對的。
> 他們認為你是大膽的和冒險的,會願意試做任何事至少一次;
> 是一個願意嘗試機會而欣賞冒險的人。
> 因為你散發的刺激,他們喜歡跟你在一起。
>
> 【60分以上:傲慢的孤獨者】
> 別人認為對你必須「小心處理」。
> 在別人的眼中,你是自負的、自我中心的、是個極端有支配欲、統治欲的。
> 別人可能欽佩你,希望能多像你一點,但不會永遠相信你,
> 會對與你更深入的來往有所躊躇及猶豫。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強EMBA】主管要管大事與管小事,不能只管「中事」
聯強e城市 杜書伍 2008/4/24 
作者:杜書伍
領導就像船長,要能組織一群人,朝向共同目標奮力邁進。前進方向是否準確,人員素質是否整齊,以至於部屬划船姿勢、士氣高低,都直接影響達陣的速度與品質(成績單)。

主管的部門管理,就是組織一支有力的隊伍,創造出單兵作戰無法達成的目標;因此,主管首先要先教會部屬工作,繼而發揮綜效,追求突破與創新。然而,組織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主管為了確保任務有被確實執行,要求一一檢核(甚至簽核)部屬所做的事情,將絕大多數的時間放在「中事」的執行運作,而且是「中事」的工作檢核。

「中事」是行業內的「常識」,是人人都要會做的事;主管只要教會部屬「中事」,部門就能維持起碼的運作。而且,「中事」多半已運作成熟不易出錯,只要透過抽查或建立指標檢核,即可有效管理;若是一頭鑽入繁瑣的中事管理,甚至一一檢核之,那麼,檢核成為一個習慣動作,反而麻痺到「視而不見」,即使偶有問題,反倒疏漏掉了。

因此,一位真正有價值的主管,是要能「有效」管理中事後,把重點放在「管大事」與「管小事」。

管大事,就是要抓緊部門的方向與目標,清楚傳達給部屬;然後訂定策略、規劃組織及人員分工,形成有力的團隊,使部屬朝明確的方向全力衝刺。另一方面,執行的過程中,主管也要從部屬的言行、舉止,去觀察其是否有偏離方向,若有偏離,則需立即導引其回到軸線,隨時維持組織隊型在健康、整齊的狀態前進。

管小事,就是觀察部屬做事的方法是否有抓到關鍵。當部屬還未上手時,教導其行事重點,或透過提問的方式確認其已確實了解關鍵,使事物的推行達到起碼的要求;當部屬已逐漸熟練時,則傳授其進一步提升的竅門,讓事物的推動成效更加事半功倍。

事實上,小事往往是行業的「知識」,是經過許多經驗、改善提升歷練而得的Know-How;主管的歷練相對部屬豐富,透過小事的點撥與傳授,才能將部屬訓練、提升成能幹的組員,也才能真正顯現主管的價值所在。

由上可知,主管最重要的功能,在於掌舵布局。因此,若是只重「中事」而不注重「大事」,組織很可能會沒有明確方向,或偏離方向而不自知;即使努力工作也會因為目標偏離,而得到的是錯誤的結果。即使目標沒有偏離,也因為不注意「大事」中的組織分工,組員投入的力量因分工不良而內耗掉,造成事倍功半。甚而,也會因為不注意組織氣候及人員士氣,而沒有戰力。

而主管最大的價值,則在於清楚指點事物關鍵。因此,只重「中事」而不重「小事」,就是不習慣思考「關鍵」,執行成效自然大打折扣;而且,部屬學不到「關鍵」以及「掌握關鍵」的重要,做事火候無法提升,部門戰力自然不彰。

因此,主管應跳脫「把中事做好就是把事情做好」的觀念,檢視自己管理重點是否偏向中事,甚至已淪為毫無功能的「橡皮圖章」。而此文的觀念也可應用到個人,去自我檢視是否清楚掌握部門方向,並有確實演練「找關鍵」的能力與習慣,而能逐步培養自己「注重大事」與「注重小事」的能力與火候。(Y60110)


(本文取材自「聯強EMBA」,為聯強國際集團內部管理課程主題)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緒化小姐

今天「情緒化小姐」終於暴走了
從我一進來的觀察我就覺得人資的某小姐很情緒化
一直以來大家也都這樣覺得
心情好的時候就給你一個平平的微笑
心情壞的馬上就變臉
一點都不會比尼可拉司凱吉遜色喔
就在今天下午
情緒化小姐終於爆炸了
因為經理外出回來忘了登錄外出悠遊卡的餘額
情緒化小姐馬上就上演變臉秀
大聲嚷嚷罵經理:「你在幹嘛!連這種小事都會忘記!」
「你以為我都沒事做阿,幹嘛一直找我的麻煩阿!」
「你不知道我的事情很多嗎?為什麼要這樣的為難我!」
講完馬上就落淚....時間掌握的剛剛好,一秒都不浪費
看的我真的不由得的想撐起大拇指說聲:「挖靠!好演技!」
還想幫她報名四川的變臉比賽
我想她應該可以拿個前兩名不是問題

 

從這邊看到了一些小的問題點
公司的人員訓練素質還是有待加強
而且又是在人資的部門
對於職場倫理竟然這樣的衝突與漠視
也給其他人不好的印象
還有這樣的福利制度是值得檢討的
身為堂堂一個經理竟然沒有交通補助
還要借用公共的交通卡
真是令我匪夷所思
也反映現在社會上「職稱虛級化」的現象真是太誇張了
有像樣的職稱卻沒有相同的福利
不管是在本土或是外商都是一樣阿...
這樣又澆熄我一點的熱情了....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語日報提案初體驗

今天算是上班後的第一次正式對外提案
由我負責製作簡報資料跟細節
主要是跟國語日報洽談一項短期的夏令營活動
跟長期的教育活動規劃和異業結盟
下午與日報的副總、營運組長、跟一位督導碰面
經理、新同事跟我一起出馬洽談
面談過程都滿順利的
當中看到經理跟客戶暢談公司的產品
因應不同的需求馬上就做出變化
從中學到一些談判的要領
我想再過不久
就應該是我自己要去爭取訂單
這會是一個很有趣的個人挑戰...

美中不足的是
今天聽到上頭對於我們職務的定位
仍是不是那麼的清楚跟明確
而且很多事情都已經指名要我們去follow up
事情不難卻很雜
這才是最費神的地方
我想好日子應該就快要結束了....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人補習班

今天開完整個行銷體系的大會後
其實看得出來這家公司還是對自己有些期許與規劃
也聽到他們對於MICE這塊的重視
不過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跨部門協調從來就不是一件好差事
也算是對自己的一種挑戰吧!

自己人關起門來討論的東西
不外乎就是我之前提過的幾個問題點
以及他們的因應策略
對我而言並無太大的幫助
因為這都跟我觀察的並無差異
不過很高興的是今天有個新同事來報到
還是在業界待過五年的專業人才
也辦過很多的國際性會議跟展覽
實務經驗很豐富 是個可以學習的對象
希望可以透過她更瞭解這麼產業的脈動
早日更進入狀況

下班後又跟同事去文化大學推廣部參加一個
國際商務行銷規劃師的講座
主要講行銷企畫的東西且是國際證照
對我而言滿有幫助的
不過現階段的money沒有很多
只能先做往後打算了 這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

參加完這個orientation後
覺得現代人真的好可憐喔!
在這個高度專業化的社會裡
除了學歷外還要具備很多的證照、資格檢定
都是為了可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下班後通通來上課
彷彿回到學生時代的補習一樣
上課後就到補習班加強
現在則是下班後
要到一些所謂的進修中心、推廣教育之類的場所
我想稱之為「大人補習班」
再加強自己的能力
深怕被社會淘汰了...

這樣的社會進化是好是壞呢?
目前我不知道也不敢下定義
我只知道自己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好像越來越少了...
一天24小時會夠用嗎?
這樣的工作、生活的意義在哪呢?
只是看到越來越多的大人補習班出現
佔據了你我的生活.....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好工作in爛公司

不可諱言的這是個很適合我的好工作
而我也很有所期待可以從中學到東西
累積我的人脈 拓展我的關係
不過這家公司卻是讓人覺得看不到未來發展的公司
從最基本的人事流動就可以看出
近期又要有2位同事要提出離職
平均的新人任用率大概都是3個月
最快的是三天就走人了
最資深的不過一年多
連topsales都想出走了...

我想很多環節都有很大的問題
扣除家族式的經營因素
和根深蒂固的制式文化外
應該就是「外行領導專業」的現象太誇張了
要知道隔行如隔山
在營造、建設體系可以實行的方式
在其他產業不一定適用
一味的想要照本宣科
苦的就是低層的職員
制度改了再改 試了又試
今天又公布新的制度
跟兩個禮拜前又是不同的說法
聽的我真是直搖頭阿
而中高階主管也都非專業出身
很多事情不知道卻又不肯親身瞭解
也難怪很多專業人才都會來來去去
就是留不住人才 又一直想照著自己的方法作
才有的今天的局面

這是一個爛公司裡的好工作
我很喜歡它
不過不知道這樣的制度什麼時候會澆熄我的熱情
只是告訴自己邊做邊看吧!
到了該走的時候就不要眷戀....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職場10大求生術
《遠見》雜誌2008年4月號 作者∣彭杏珠

讓過期新鮮人反敗為勝


畢業即失業的情況連年加劇,社會新鮮人找不到工作比比皆是。

面對殘酷的職場,年輕人該如何自處?


專家認為,除了依據以下10步驟調整心態,多累積打工與社團經驗也能為履歷加分。


根據1111人力銀行最新的調查顯示,台灣企業主不想雇用社會新鮮人的比例正逐年增加,從2006年的21.54%增加到38.72%。主因是認為新鮮人職場經驗不夠、專業能力不足以及抗壓性差。


面對殘酷的職場現況,年輕人到底該怎麼辦?人資經驗豐富的萬寶華企業管理顧問總經理劉玿廷、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吳睿穎共同把脈,提出新鮮人十大求職步驟。


1.先確認自己想要什麼?

許多人投入職場後,才發現選擇的工作並非所愛,開始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應付工作,結果得不償失。
劉玿廷建議求職者先列出自己十個最愛的工作,再回頭檢視是否擁有這些工作所需的技能,如果條件不足,趕緊補強、考證照,或退而求其次,選擇另外的工作。
2.掌握就業市場趨勢
求職者必須蒐集資訊,瞭解市場職缺性質、產業發展現況。「熟悉就業環境,有助求職者拿捏尺度,不至於提出不合理的報酬條件,影響面試結果,」吳睿穎說。
3.真誠面對自己的個人貢獻度
年輕人往往只思考「公司可以給我什麼?」,常常忽略「我可以帶給公司什麼?」其實後者才是雇主徵才時考量的重點,如果想不出任何貢獻,得加把勁增強實力。
4.懂得行銷自我
專業知識不等於專業能力,行銷更甚於專業能力。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年輕人絕對不能等面試者來挖掘自己的優點。是否被錄用,就在關鍵幾秒間。「你必須懂得行銷,讓面試者很快知道你的潛力及優點,『說服』他給你一個機會,」吳睿穎補充。
5.淡化競爭劣勢
展現優勢固然重要,更要針對個人缺點,預先準備說詞,巧妙地轉移焦點,避免落入面試窘境。但最終,還是要面對現實,在尋找工作之餘,把握時間,安排進修課程,提升競爭力。
6.展現被信賴的獨立個體
企業主不肯聘用新鮮人的第三大主因就是年輕人抗壓性低,面試經驗豐富的吳睿穎建議,面試時,要表現出獨立自主、主動學習的一面,切忌不要由父母、親友陪同面試,要讓面試者確信,你遇到困境時,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7.得體合宜的裝扮
「外表穿著」是錄用與否的重要因素,若無法取得面試者好感,錄取率幾乎微乎其微。什麼才叫得體,因公司而異,求職者最好事先收集相關資訊及面試者喜好,如果無法得知,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整齊大方的素色套裝。
8.守分際,不踰矩
年輕人活力四射、不拘小節,常常捉不準分際,例如忘記關手機,面試過程中,還接電話;坐姿不雅、蹺腿、抖腳;沒有敲門就進辦公室等,會讓面試者留下壞印象。
9.把握每一次機會
年輕人常大量投遞履歷,當有面試機會上門時,只憑網路相關資訊,就認定這份工作不適合,或認為企業規模不大而拒絕面試,有可能錯失一展長才的機會。實際面試才能瞭解工作內容及公司潛力,規模大小不是重點,適不適合才重要。
10.參考前輩建言
進入職場是人生關鍵時刻,若有前輩指引,必能少走冤枉路。新鮮人可徵詢已踏入你理想職缺或產業的前輩意見,進一步瞭解產業現況與工作內容,也能學到職場上處理事情的技巧。
謹記上述十大建議,新鮮人至少能掌握部分利基。不過劉玿廷建議,最好從大學時代就開始培養職場所需技能,主動尋找工讀、實習機會,累積資歷與經驗,有助於往後的求職。

對照1111人力銀行2006、2007年的問卷調查,也顯示出打工經驗的重要性,在企業晉用新鮮人最大的考量這個子題中,除專業所學之外,打工以及社團活動經驗都是前五項指標。

目前各大人力銀行或人資公司都有校園服務專案,劉玿廷提醒學生在校時,就可以透過人資公司的派遣管道,找到各種短期工作機會,從派遣當中累積社會經驗,如果表現優異,也會成為人資公司的人才資料庫成員,畢業後很容易找到合適的機會。
吳睿穎呼籲,先把興趣放一邊,總不能喜歡游泳,就一定要當游泳教練吧!學著喜歡自己的工作,把飯碗扶好,有足夠條件後,才有資格要求飯碗裡要有魚翅或鮑魚吧!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期三、天氣陰、花蓮、我、再相遇

今天因為工作的關係
再一次蒞臨了久違的花蓮
搭上早上九點的自強號
跟著同事一起迎向花蓮的懷抱
記得上次來花蓮
已經是三年前的事了
好快喔!上次是很輕鬆的休閒活動
這次則是因為工作舊地重遊
感觸頗有不同
經過將近三個小時的顛簸
終於進到了飯店
以往的回憶都慢慢湧現上來
時間真的過的好快阿
不變的是花蓮的美景依然
總是那麼的讓人心曠神怡 可以忘掉許多不愉快的事
經過今天與客戶的現場討論溝通
發現其實這個工作滿適合我的
也對這個工作的發展多了點信心
不過就要看整體的公司制度
是否可以修至公平正義一點嚕!
畢竟朝令夕改的制度
任誰都會受不了的
附上幾張美景跟大家分享...雨後的花蓮別有一番風味...

PS.太魯閣號真的滿快的...

IMG_6482IMG_6489IMG_6497IMG_6505IMG_6516IMG_6518IMG_6519IMG_6520IMG_6553IMG_6554IMG_6555IMG_6556IMG_6570IMG_6572IMG_6575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領導風格與員工

這個部門裡有兩個行事作風迥然不同的主管
一個是眾人詬病的大主管
一個是眾人愛戴的小主管
兩人的待人接物的態度不同
給予員工的感受就很不一樣
一個人是整天找員工的毛病
即便業績已經超標
還是有話可以挑剔 整天嚷著「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另外一個則是對員工持有高度的包容
並肯花時間與他們研究問題
提供對策 給予他們最大的發揮空間

很慶幸可以事先見識到這樣的場面
也瞭解到帶人帶心的情況
是要如何的鋪陳

在這邊就先上了一課

因為總有一天我們都可能變成被幹樵的那個人
或是背後有很多人相挺的那個人...

加油..........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字的意義

求學時代數字是教育的意義
在無數的算式中換位置
用來增加自己的知識
計算錯誤的下場是得不到分數
得不到那個常理
並無傷大雅

但在就業市場裡
數字就是利益的意義
在許多繁雜計算的過程裡
代表著無數的金錢在其中流動
計算錯誤的下場
是整體利益與你個人價值的虧損
所以說 數字會說話
是很正確的一件事
因此要很精準的看待數字在你工作上的涵義
往往都可以代表一個人的市場價值

尤其是在現實的社會中.....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員工素質與效率的重要性

 

不論是大至一家公司或是小至一個部門的規模

最重要的核心價值除了企業本身的文化以外

就屬員工的素質與效率最為重要

素質良好的員工即便是在沒有很多資源可應用的情況下

依然是可以開疆闢土、殺出一片藍海

而且有效率的時間管理、自我管理、向上管理、平行管理

都能讓整個組織的架構快速的成形

並形成一種典範與制度

而不是一昧的拘泥某種僵化的行為模式

開著沒有效率與效益的會議

這不只是再浪費企業的資源

也相對地削減員工的鬥志與衝勁

 

很幸運地

小弟在這個小部門裡剛好可以看到這個現象

也可警惕自己在未來的職涯可避免發生的錯誤

學習在管理與被管理之間的藝術

也多了往後篩選職場的一個原則

 

這個子公司確實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這樣才有小弟可以try跟發揮的餘地阿

呵呵….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強EMBA】「本能叛逆」與「理性叛逆」
聯強e城市 杜書伍 2008/4/10 作者:杜書伍
叛逆是一般人認知的負面名詞,但是,很多人都忽略掉,它卻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因子。

觀察孩童的成長過程,十歲以後都會出現叛逆行為,相當令父母及師長頭痛。然而,叛逆卻是促使孩童突破家庭單一環境養成的認知與觀念,而能吸納外界不同觀念與價值的關鍵因素;甚至,成年後會勇於突破現狀,主動追求改善、改變,也是因為叛逆因子的啟動。所以,性格中若缺乏叛逆因子,人們將只會墨守成規,依樣畫葫蘆,而不可能自發的改善、求變。
但是,仔細分析人的叛逆,可以發現其有「本能叛逆」與「理性叛逆」的區別。「本能叛逆」是依據自己的感覺、好惡來做判斷,只要「我不喜歡」,我就反對,我就不要;相對的,理性叛逆就是依據理智思考、分析,做出理性判斷,這是「為了做的更好而叛逆」,因而能改變現況、提升到更佳境界。青少年時期的叛逆現象,就是一種「本能叛逆」。因青少年仍處於「感性主導」的階段,理性思考習慣尚在培養初期;但在此同時,卻也開始對家庭、學校加諸的種種約束,感到厭惡、反感,因而不問是非對錯,一律排斥之。叛逆過了頭,嚴重者會行為偏離,甚至誤入歧途,做出讓人惋惜的事情。觀察人的成長過程,原來是百分之百由「感性主導」;透過學習,注入理性思維,逐步提高「理性主導」的比重。所以,個人在歷經青少年時期的「本能叛逆」,隨著不斷的學習、理解、體悟、教訓,理應會隨著理性思維的增長,逐步轉換到成年後的「理性叛逆」。


然而,我們卻發現並非人人都能順利轉換,有些人甚至會將青春期養成的「本能叛逆」習慣,延續到職場。比方說,進入職場接觸到公司的制度、流程時,有些人會「選擇性」的接受,不喜歡的就排斥之,對於事物便容易單點思考、掛一漏萬。與人共事時,排斥與不喜歡的人合作,導致人際關係不佳,團隊合作能力低落。對於職掌內的工作,反射性的挑喜歡的做,不喜歡的便非常被動,主管往往得緊盯在後,甚至收拾爛攤子。


而主管在輔導這類人時,往往也特別吃力。因為習慣於「本能叛逆」,說理他們往往聽不進去;只有在本能叛逆闖了大禍、遍體鱗傷後,或許才會開始檢討、反省。因此,一個本能叛逆成分明顯者,隨時會因行事七零八落而闖出大禍,用起來風險很高;因此,再聰明、再有能力的人,都沒有用,主管也不應錄用。


由此可知,身為一個主管,必須非常注意去偵測部屬本能叛逆的嚴重程度。然而,有些粗糙的主管,只看表象,容易只看到部屬「有做」而有做好的部分,未去檢視去「未做」的部分;甚至會容忍其將份內工作丟給其他同仁收拾的行為,卻還誤認其表現不錯,實荒謬之至。


因此,主管應靜下心來,想一想部屬之中的那些人本能叛逆傾向明顯,必須要加以輔導;若仍成效不彰,即應放棄。對個人來說,也該想想自己,本能叛逆的成份有多高?如何將自己的「本能叛逆」轉換到「理性叛逆」?而能從根源去發崛阻礙自己成長的牽絆。(Y60320)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tail-oriented

今天慢慢接觸到了飯店業跟ocean park的相關facilities
瞭解了這項工作的一些特質便是相當的detail-oriented
注重每個細節、每個定價、每個用途....
一切都是很瑣碎的元素 從細微中找變化
而組合成一個完成的package 來販售
也賣一種無形的東西---「專業服務」
強調與旅行社的差異性

而我的工作內容就是要更深入瞭解這些素材
從中變出一些新的把戲
這也是我的興趣之一
設計活動遊程之類的本來就是我比較在行的一塊
雖然都是固定的東西 經過包裝還是會有賣點的

不過硬體雖是這家公司的強項
但軟體方面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要再看看搭配的人員跟資源
才能判定是否有我可以發揮的空間
一切都要等到五月實地考察後才會知道了...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業與企業文化之間

 

今天的重點是講授有關「企業文化」的東西
一早經理跟我們介紹了一個早上的企業沿革跟中心思想
所有都是以董事長的思想邏輯為標準
他強調「一條龍」式的作法
每項產業都強調要從頭包到尾
盡量緊縮成本提高獲利
並且恪守「一事通、萬事徹」的原則
聽的我是心中感到一股隱隱的不安阿
這種傳統的作法在現在的社會行的通嗎?
在資訊封閉的以前或許是可以的
可是現在訊息萬變的時代
資訊人人可得、人人都可以是專家時
這樣似乎就行不通了
一條龍式的作法固然有它的可取之處
可是也相對的限制了自己的發展方向
也容易忽視自己的盲點
即便是超人也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刻
現在也許看不出來 可是未來這會是一個集團智庫的缺口
如同蛀牙一樣 早晚都會有傷害

至於「一事通、萬事徹」這個概念本人也是抱持著同意的角度與立場
可是有的時候還是要藉助專業能力與智識的輔佐、以及人和
方有機會可以達成萬事徹的境界
而不是自溺於自以為的「一事通」的簡單邏輯上
就以為任何事都可以套入一樣的既定模式去運作
要是世事的理念都有這麼簡單 現在的台灣社會也許就不會是這樣複雜了吧

我想之前的大巨蛋官司也許就是一個殷鑑了
在專業跟企業文化之間的衝突之後應該會不斷上演
也是該檢視「一條龍」的方式
是否能跟的上集團不斷成長的脈動
還有該適度的接納專家的意見
專業經理人才不會來來去去 人財才可能豐盈
多吸收外來的優質文化
始能讓集團變成一碗豐富的salad bowl
散發誘人的氣味與色澤......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距離上次的社會大學生活
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個禮拜
又投入了另外一個新的科系
在某傳產大集團的休閒子公司裡
擔任MICE一職
這個職稱的全名是「Meeting, Incentive, Conference, Exhibition」
就是要負責會議招攬、獎勵旅遊、展覽之類的
是今年的重點項目 聽的我心驚驚阿...
猶記得面試時
一人獨戰三人(業務協理、總經理、人資科長)
經過將近一個小時的喇賽閒聊後
憑藉著前幾次的經驗累積
竟然說的有如上課一般
講的頭頭是道、嘴角全波
隔天就接到了錄取通知
還奪命連環摳 真的有那麼缺人嗎??
可是一直都沒有第二次的面試談薪資福利
直到上禮拜五才電話告知剩下的東西
而且開的價碼並不是很漂亮 不過還可以接受啦
我覺得敘薪的制度應該可以再合理一點
果然有點業務性質的都是要靠業績阿
而且關於這個新職缺的定位都不是很clear
更是讓我有點無所適從
還指定禮拜一(4/7)就要報到
結果很多東西都來不及準備
像是體檢、開戶等等,只好之後再補了!
讓我對這家本土企業的制度有點打了折扣
不過這就是買方市場的決定性啦!
看在它的招牌還是很響亮
就抱著學習的心態去看看人家大公司的運作模式吧!

 

當了一天的MICE系新生
大公司果然有制度多了
在北部的業務單位人事規模雖然不大
不過感覺每個人都還滿有衝勁的
也比較有活力的fu
一到座位上
已經擺好電腦、個人專屬的文具用品、還有要填寫的表單等等
讓人放心不少
接著就參加每天必有的早餐會報
看每個人報告著自己的業績跟目標
今天才知道我的職位也是負責一點業績
天阿!跟當初講的都不太一樣ㄟ
我被陰了嗎?
心中暗忖自己以後也要這樣報出像樣的數字來
要加油一下阿!
然後就是人資單位來上課
介紹環境、人員、還有執掌業務等等
一切都在軌道上良好的進行
下午就是開始接觸產品
就是飯店的一切設施跟底下的海洋公園
跟我的業務部分也算汲汲相關
所以需要深入瞭解一下
這樣也算一嘗原本要念飯店管理的小心願吧!哈哈!
下班前跟另外兩個同期的被另外一個協理抓去小考
順便機會教育一下 建立對於這個產業的基礎概念
今天的心得是:社會大學真的是有很多的東西可以學阿!
就慢慢學吧!
唉!金天又要七點就起床啦!
我想這真是要時間來克服的....
人真的是不能休息太久阿......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案管理第十二章

管理所有專案利害關係人(Manage all project stakeholders)

 

1.      瞭解你的利害關係人:找出所有能影響專案或被專案影響的個人與團體,公司內外部人員都要列入考量。分別與他們會面(如果可行),瞭解他們對你的期許,並找出他們的優先考量。

Get to know your stakeholders: Identify every group or individual that can influence or could be affected by the project. Consider people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ompany. Meet with them individually ( if feasible) to find out what they expect from you and discover their priorities.

2.      瞭解你對他們的力量與影響:無論正式(權力職位)或非正式(隱含權力),只要你是專案領導人,就一定會對某些利害關係人有控制權力,至於那些你無力控制的人,你最好也能發揮影響力。

Understand your power and influence over them: Whether formal (positional authority) or informal (implied authority), you will have at least some control over some stakeholders simply by virtue of being the project leader. You will likely be able to influence those you can’t control.

3.      發展和每位利害關係人相處的策略:每個利害關係人的地位不一。將你自己的需求和權力與你對於利害關係人及其權力的瞭解相結合,發展出與他們溝通及(或)直接相處的方式。

Develop strategies for dealing with each stakeholder: Not all stakeholders are created equal. Combine your knowledge of stakeholders and their power with your knowledge of tour own needs and power to develop appropriate tactic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nd/or directly involving stakeholders.

 

 Thoughts of Wisdom

一般而言,經常利用職位權力並非明智之舉,因為這麼做容易導致群情激憤。如果你能發展專業權力,透過就優越的知識獲能力來獲得支持,則人們會比較願意回映。

It’s ordinarily not wise to use positional authority very often, as this can frequently lead to feelings of resentment….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respond if you develop your expert power, the ability to gain support through superior knowledge or capability.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4階段的轉職UP學
工商時報/工商經營報/鮮活職場/D2版 翁靜玉

2008/3/18


每逢轉職季節,職場氛圍起了化學變化,很多上班族心情浮動,無法專心工作,四處打探工作機會,只想趕快拿到年終獎金,盡早閃人。或許有人說這叫「騎驢找馬」,但我認為,這其中僅有少數人能成功、漂亮地轉職,真的為自己找到一匹千里良駒,剩下泰半是跳入另一個工作火坑,原有的好馬已經一去不復返,找到的只是一隻驢。


轉職是職涯規畫的重要課題,切不可草率、衝動為之,否則很可能一失足成千苦恨,讓自己陷入「騎馬找驢」的職涯瓶頸。「轉職」有時像流行性感冒病毒,每逢農曆年前正是好發期,開始在職場四處擴散、發酵,因此不少缺乏自我定見的上班族很容易抵擋不住病毒侵襲,症狀一一發作,他們工作情緒開始焦躁不安,眼裡只剩公司萬般缺點,過去種種美好頓時幻化成泡影,對現有工作萬念俱灰、萬般嫌惡,只想盡快跳離火坑,為自己找到另一條出路,殊不知卻可能正在自掘墳墓。


踏入職場後選定一份工作從一而終,我覺得那是萬分幸運的人,但畢竟那是極少數,因此我想提醒大家,考慮轉職時,首要之務是盤點自我核心專業能力,釐清自己擁有多少跳槽本錢,千萬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隨旁人想法或舉動,只想到機會卻忽略風險。我認為可依據年齡,將每個人的職涯畫分成以下4大重要轉捩點,處於這4個不同人生階段,想轉換工作跑道時必須看重與評估的條件有所不同,別妄下決定,賠上美好未來。


(1)25~30歲


約有3~5年工作經驗,這個階段是職場專業技能養成期,也是個人職涯曲線的起始點,蹲馬步學功夫是職場基本功。我認為一份工作如果做不到3年,很難從中挖掘出黃金,工作第一年多半停留在半生不熟的摸索期,多是學習處理例行性的固定事務;翌年,待業務範疇逐漸熟稔後,開始回饋組織,產生實際貢獻;第三年則是從工作中尋求箇中樂趣與價值的關鍵期,進而為下一階段職涯儲備能量及本錢。


可惜的是,愈來愈多初入社會的年輕人變成「閃跳族」,工作稍有不順心如意便辭職走人,以為頻繁換工作沒什麼大不了,反正工作機會多的是,但看在企業人資主管眼中,他們可是需要特別警戒的黑名單,Career就業情報今年針對企業端所做的轉職調查也反映出,超過 7成企業將2年內換3次工作的求職者列為拒絕往來戶。我認為,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認真、虛心地向主管學功夫,同時努力適應企業文化和環境,另外,也要深入了解工作所屬產業的特性與發展,因此轉職要考慮的絕對不是薪水,反而應該去計較能擁有多少學習及成長的機會。


(2)30~35歲


這個年紀多半已有一定基礎的專業能力,接下來必須加強深度及廣度,同時善加管理人脈存摺,持續累積專業人脈。另外,這個階段是職涯成長曲線往上或往下的重要轉折點,所以要抽絲剝繭了解自己再考量轉職,多花點心思確認自己的人生跑道,究竟是適合擔任專業職還是從事管理職務?當主管不代表一定比較有前途或薪資待遇比較優渥,因為組織管理工作並不輕鬆簡單,也非人人適任,取決於你是否能帶領團隊奮勇衝刺,同時又有創新的企畫能力,為組織開創新局。


(3)35~40歲


我將此階段稱為個人品牌塑造期,很多企業挖角中階幹部格外喜愛網羅這個年齡層的優秀人才,因為不乏轉職跳槽機會自動找上門,經常忽略全盤且透徹地考量機會與風險。我要特別強調,工作異動前請先確認將來能夠擁有多大的發揮舞台,新公司又願意為你付出多少教育投資?還有,異動之後是否能對個人品牌和形象產生正面助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未來參與公司經營決策的機會有多高?


(4)40~50歲


這個階段轉職的風險和難度明顯升高,事前準備功課絲毫不得馬虎。因為將來可能會成為最接近決策核心的高階主管,老闆的領導與行事風格將對你的工作影響深遠,必須探詢清楚才能判斷自己是否能契合企業文化;再者,組織中是否有與你志同道合、願意一起打拚的夥伴?因為部屬班底的認同與配合度將左右你是否能大展所長,為老闆分憂解勞。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把握以上4大人生轉職的轉捩點,及早為自己的職涯發展進行完美布局,才能愈跳愈高、愈跳愈好。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車理論









11.27.2007
作者:杜書伍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世界變動的腳步極其迅速,商機四起,你看到在這永無止盡的變化過程中,有人掌握了轉動的時機而迅速致富,催使另一群人萌生急迫致富的念頭。然而從個人職涯或經營事業的角度來看,最終追求的應該是永續發展,因此,如何成為最後的贏家,避免輸在最後一點,而不致到了中、晚年以後,徒嘆事業或財富成就不保,陷入「白頭宮女話當年」的窘境,對於看似機會蓬勃的新時代工作者來說,相形重要。

  所有的機會都是給有實力的人,也只有實力堅強的人,才有機會成為最後的贏家。因此建立實力、培養實力,就成為所有事情的核心,也是任何人都應該要積極修習的課程。我經常用等公車來比喻實力和機會的關係。你一定要走到公車站,車子來了,才搭得上去。我們遇到的情況,大都是到了公車站,必得等候片刻,車子才會來;另一種幸運的情況是,到了公車站,車子隨即過來,這樣的機運相對微小;還有一種狀況是,離公車站只差6、7公尺,車子來了,你當下跑步追上公車;而如果你和公車差距20公尺,那班公車你是搭不上的。

  這樣的比喻,是提醒每個人都必須認清「培養實力、等待機會」是最基本的贏家法則。機會是所有人的公車,不會為了獨獨等你一個人而停下來。大部分的人都是蓄積好實力,伺機而動;少數幸運兒則是實力一到,機會就來;或者實力本來未到,但是加把勁,及時揪上機會;如果實力相距甚遠,通常是沒有機會搭上列車的。

  如果企圖及早搭上公車,那麼在前往車站的途中,就必須自始至終全速前進,而不是眼見公車沒到,就逕自踱方步,因為車子比人快,當你發現公車駛來,想要追趕,已經慢了一步。因此,不能因為還沒看見機會,就磨蹭度日,應該要全速努力,才會搭上最早的機會列車,比別人早一步成功;也不要奢望沒有實力,還可以取巧地莽撞上車,因為沒有實力,機會就是別人的賽局,即使勉強上車,到底還是會半路出局,而且遍體鱗傷。

  堅強的實力都是來自於紮實的基礎建設,這裏面包括受良好的教育、在專業化的環境裏,從最基礎的工作歷練開始努力建構。不過全世界沒有一件事情可以永久打包票,更何況還有其他許多的變數在左右結果。可以確定的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因此,如果實力豐沛、蓄勢待發,機會卻遲遲未到,也不要輕易失去耐性。愈專業化的東西、愈有價值的能力,學成的困難度愈高,必須投入的時間也愈長。當你需要比別人高一等的實力,就必須比別人更有耐心去歷練。有的人耐心只能持續3個月,他就只有3個月能歷練成的能力;有的人可以耐心熬上5年,就有5年才能歷練成的能力。當你準備就緒,對事物擁有通透的了解,才不會在未來的判斷上產生盲點,如此距離最後的贏家那一站,又靠近了一大步。(Y00401)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