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Movie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不負責影評(不能沒有你)

-----------------------------------------------------------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_LBsXOR8GvE&hl=zh_TW&fs=1&]

之前說了很久要去看的「不能沒有你」
在沒有廣大的宣傳預算下
靠著觀眾口碑傳播
也創下不錯的票房
尤其最近又在五座金馬獎的加持下
很多戲院又開始排上院線
今天索性前往觀看佳評不斷的此片
窺看其影像魅力何在

---------------------------------------

整部影片從開始到結束都是採用黑白的畫面

我想導演想要表達的是

並不是每個主角的人生都是彩色的

他想呈現的一個悲慘的社會現象

是一個沒有燦爛色彩的真實人生故事

喚醒一個人們記憶裡褪色的新聞事件

也點出官僚體制下的灰色地帶

身陷其中的是從事危險零工的父親和不知母親是誰的小女孩

也是我們生活周遭中會遇見的小人物

故事一開始就是以新聞片段喚起了觀眾的記憶

接著採用倒敘的方法敘述這個新聞事件出現的成因

在違建的港口倉庫裡

相依為命的兩父女過著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

父親從事著潛水維修的危險工作

潛入深深的海底 抬頭卻只能望見形象模糊的女兒影像

而深不見底的海水象徵著無邊無形的社會現實壓力

他只能在一些縫隙中找到生存的空間

雖然貧窮卻甘之如飴 因為有著雙方的親情溫暖平淡的生活

直到巡察的警察帶來一封社會局調查就學情況的公文

指示小女孩已達就學年齡卻未申報戶口

強迫父親需到戶政事務所申報否則將被罰款

這是一連串災難的開始

受到戶政單位拿出現行繁複的法令搪塞

指他沒有權利替女兒登記戶口

而要找已經失聯的女朋友和其伴侶才擁有法定權利

遇到高聳的法律之牆 父親開始求助朋友 同學立委 警政署

從高雄出發北上台北繞了一圈 獲得別人滿口的承諾 
結果卻又回到事情的原點 並沒有獲得完滿的結果

再次北上的情況更糟 四處碰壁甚至被當作暴徒抓到警局盤問

一層層的官僚體制謀殺了他身為人父的權利甚至是社會上的生存權

走投無路之下就只能攜女爬上底下車水馬龍的天橋上

準備以自殺來控訴社會制度的不公平

最後卻失去了女兒的撫養權也入監服刑

出獄後仍舊是一邊打著潛水零工 空閒時間就去高雄市區的每個小學門口找小女孩

直到最後一場工作意外(引發潛水夫症)住院後

失去平衡的壓力槓桿終於傾斜 大海無情的壓力擊倒了他

在朋友的努力下

終獲得小女孩的下落也得知分離的兩年

小女孩極度不適應沒有爸爸的生活

已經出現反社會的情節

他累積多時的壓力終在社工督導人員敘述中崩潰而出

終幕

在工作結束後回港邊時 站在船頭前整理工具的父親

遙望港邊那個熟悉卻陌生的身影

隨著距離的拉近才知道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兒

不能沒有你的雙方 終於再次見面了

------------------------------------------
戴導使用很多類實驗電影的取景畫面

搭配黑白的色調 有著一種寫實紀錄片的風格

劇中沒有任何的明星演員

畫面也只在幾個人身上流轉

卻透過其他角色的鋪陳主角角色與性格的衝擊效應

不論是警察、戶政單位、立委助理、或是媒體等

都是事不關己、己不關心的心態

在層層官僚意識的堆疊下成就了這個轟動的社會事件

誠如韋伯說的:「依法行政之負功能,就是凡事只能依既定規定進行,易使人員僵化,

並產生人員行事以符合法規規定為優先考量,公共利益反而被漠視,又如學者Merton所言

「目標錯置」之手段重於目標、本末倒置缺失。」

這就是我們目前的行政單位的最大弊病

也讓我們發現小人物面對官僚體制的無助感與無力感

最後只能採取極端的方法伸張自己的權利

在一個講究法治的社會裡是何等的諷刺、何等的難堪

但這卻是真實發生過的事件 在你我真實生活裡發生過

希望透過這部電影可以喚醒沈睡已久的人性

與應該苦民所苦、聞聲救苦的政府單位

如同村上春樹的「體制說」

引用如下(出處:天下雜誌2009/03月號)

「以卵擊石,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更深一層的看,我們每個人,

也或多或少都是一枚雞蛋。我們都是獨一無二,裝在脆弱外殼中的靈魂。你我也或多或少,

都必須面對一堵名為「體制」的高牆。體制照理應該保護我們,但有時它卻殘殺我們,

或迫使我們冷酷、有效率、系統化地殘殺別人。」

此時看來真的是很貼切又寫實

過度的官僚主義體制有時比機關槍更讓人害怕,因為它連你求生的希望都抹殺掉了!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負責影評之「河童之夏」

昨天中午閒來無事在家亂轉電視

突然在22臺看到少見的日本長篇動畫「河童之夏」

之前好像播過2-3次了



「河童之夏」講述小男孩與小河童互動的夏天記憶

步調很簡單卻給人很多的深思

裡面探討很多主題 內容也滿有深度的

導演以河童這個不屬人類的身份

親身參與觀察人類社會在邁入現代化之後

所面臨的一些人際問題、自然生態以及媒體亂象等等

以河童與小男孩親身互動中試作解釋

是值得收藏的一部動畫電影

其價值不在宮崎駿的任何一部作品之下

進一步查了資料才知道導演竟然是蠟筆小新系列的導演

反差還真不小阿 呵呵

希望朋友們有空也可以收看這部佳作喔

應該會有一些不同的思維...

以下是簡介
-----------------------------------
《河童之夏》是由《蠟筆小新》系列電影導演原惠一,改編自日本兒童文學名家木暮正夫「河童大騷動」、「河童的驚奇之旅」等河童系列,耗費五年完成的動畫片。

少年康一在放暑假之前,意外撿到了河童「酷」。已經沉睡不知多久的河童,在充滿突兀感的現代東京醒來,發現這個世界已經和他所認識的環境大不相同。而康一的家人對這個喜歡吃小黃瓜又愛玩相撲的河童,從一開始的害怕、好奇到漸漸接納,更建立深厚感情。 在這個特別的暑假,康一將帶著河童即將展開一段奇異的旅程,尋找那個曾經清純美好的世界。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RfSvBBsft0&hl=zh_TW&fs=1&]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負責影評)「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今天要講的是今年奧斯卡的最大贏家
「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據朋友說其實去年在美國上映時
其實不是很被看好
也沒有很多戲院願意播放
可能源自於美國的國族主義
對於Copy自好萊塢的
印度寶萊塢的作品並沒有很大的接受度
可能也是帶著一種漠視的態度
因為畢竟印度電影的宗教、社會議題、種族衝突的色彩太濃烈了
可是好的電影是不會被觀眾放棄的
---------------------------------
【劇情簡介】資料來源:開眼電影網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rg_5KhgfUv8&hl=zh_TW&fs=1]
本片獲得2009奧斯卡八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電影配樂、
最佳音效、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改編劇本。原著《Q&A》是印度外交官Vikas Swarup的
首部作品,以2000年9月一名貧窮侍者贏得巨額獎金,卻遭到監禁的故事為藍本。
電影由《猜火車》丹尼鮑伊執導。

全球最受歡迎的益智問答節目「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於印度孟買正式開錄,
參賽者只要答對十二道問題,就能獲得2000萬盧比的巨額獎金,問題五花八門,
原本製作單位預計至少要八個月才能產生冠軍。

而一個來自孟買貧民窟的年輕人賈默馬利克參加印度版的《百萬大富翁》節目,
回答問題拿獎金,就在他差一題就可以拿到2000萬盧比的時候,警方因懷疑他作弊而將他逮捕。

賈默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開始向警方說明他們兄弟兩人的貧民窟生活、
逃離苦難之後又如何在公路上展開冒險、途中遇到幫派分子有多緊張、
而賈默又是如何遇見深愛的女孩又如何失去她,他所訴說的每個故事當中
都剛好有解決節目中問題的答案,這就是為什麼他能一路過關斬將的原因。

天亮了,賈默回到節目中回答最後一個問題,警方和六千萬個觀眾都在看,
到底賈默能否答對這最後一題呢?有沒有答對又是否這麼重要呢?

-----------------------------------------------
【觀後感】

以前對於印度的電影
最深刻的莫過於華麗的色彩、種族議題的著墨、動感十足的熱歌勁舞、社會階級的刻畫等
受限於社會保守的風氣和根深蒂固的道德觀
很多畫面在早期都是被禁止的
像是性愛畫面、接吻、抽煙、槍擊....
不過近年為了拓展電影工業的發展
成立類似西方的「寶萊塢」工廠
大量生產各式各樣的電影作品
近期的代表作就是「寶萊塢生死戀」一片
或是往年金馬獎偶而也會邀請幾部電影參展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

「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講述的是一個年輕人參加印度當地最大的獎金益智節目
剛好節目中的12道題目都是切和主角從小到大的人生經歷
同時這些題目剛好也反映現在印度社會的各種現象
從電影工業發展、種族議題、童丐問題、宗教衝突、觀光發展、黑幫問題、
貧民窟現象、現在的高科技產業(代工)等等
透過導演的鏡頭語言
引導觀眾可以一窺印度的過往今來的各種發展
以及各種在發展情況下的兩種極端現象
和其他不為人知的黑暗面
導演使用很多的跳接畫面(這是他的特有風格)
來回的敘事
可能會讓很多平常不看電影的人
覺得有點失焦或是感覺故事不完整
不過仔細看的話
還是可以瞭解故事的發展軸

 

果不其然
上映之後引想相當大的印度社會抨擊
卻也同時帶動這部電影的流行
這部電影的重點不在於主角之間一些情意糾葛
卻是在於喚起對於印度當國的一些社會現象的探討
全片雖是在印度拍攝完成
但導演卻是一個英國人 用一個曾是統治者的角度
去詮釋曾是他們歷史中的附屬國的發展
有著一點殖民與被殖民的兩元對立觀感
雖然有著高度文明的統治後
卻仍是有這麼大的社會階級差異
原著與導演都是想要探究這樣的現象
才會巧妙的藉由這12道題目
剖析這樣不正常的社會發展現象的原因何在
有空應該來看一下原著

 

最後主角贏得大獎 又抱得戀人歸屬
相對他哥哥的遭遇
印證了深刻的宗教思維
好人有好報、壞人也會有他的報應

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誰也無法干預
末段仍免不了
要來段大堆頭歌舞畫面
歌頌許多的人生意義之類的...
又回歸到典型的印度電影風格

 

總結來說
整部片的娛樂性質高於它的真實性
角色們的整體表現不如「自由大道」或「為愛朗讀」
來的動人和有深度
但仍不失為一部大眾性的電影
可以讓觀眾從這邊瞭解印度的電影工業和社會發展
有興趣的人還是可以看一下喔

推薦指數:★★★★☆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負責影評)「為愛朗讀」(The Reader)

經過前陣子比較密集的為自己找事情做後
這個禮拜比較有空可以做點休閒的事
於是就找了之前奧斯卡得獎的一些片來研究研究
今天看的是「為愛朗讀」(The Reader)
除了因為是根據德國小說改編外
(我對德國作品總是有莫名的親切感)
該片今年也入圍多項提名
更是是讓我想一睹為快的原因
雖然最後只得Best Actress
但卻無傷它在影史上的地位
------------------------
【劇情簡介】

二次大戰後的德國,15歲的青少年麥可邂逅大他21歲的公車剪票員漢娜,
展開一段充滿肉體歡愉和求知若渴的兩人世界。為了滿足原始肉慾本能
,麥可不得不答應文盲漢娜的要求,唸書包裡的世界文學名著給她聽,
無論是澡盆裡共浴的私密時光或床邊的戀人絮語,都參雜荷馬、
托爾斯泰、海明威和契訶夫活化生姿的想像世界。

長大的麥可(雷夫范恩斯飾)研讀法律系,卻在某次參與法庭實習時,
意外發現漢娜坐在被告席上,成了二次大戰的戰犯,而且還是個文盲,
內心充滿掙扎的他,將如何面對一切…。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pwrgfmezBz0&hl=zh_TW&fs=1]

【觀後感】

一開場至30分鐘左右,大量的性愛畫面,穿插許多文學作品的朗讀話語,是一個很細膩的鋪陳,
雖然步調有點緩慢、有點空泛、有點肉慾(好像很多德國作品都這樣),可能很多人在前半個小時後就放棄繼續看下去的動力了,不過請把你的視線繼續停在畫面上,因為導演皆下來要為你呈獻的不僅是性愛的表現,還有主角內心情感的交流,
透過一聲聲的朗讀,將肉體的愛情昇華到感官的境界....

導演採取的是倒敘的方法來表達這段跨年紀的愛情
跟一般人不一樣相反的戀愛節奏
Michael 跟 Hanna 一開始從最親密的肉體接觸慢慢走向對彼此的認知瞭解
兩個人在一聲聲的文學朗讀中去分享人生的觀感和彼此的認知
過程當中雖然有很多的疑問和摩合
男孩試圖想去瞭解
不過Hanna卻不曾給他機會
因為她害怕他瞭解後(Hanna是文盲)他就會離她而去
這樣的情感在Hanna獲知她將被升職擔任副站長的地方開始轉折
Hanna 也因為文盲的自卑和害怕無法勝任新的職務
而選擇逃避這段感情和新的工作逃到東德去
不知不覺的加入了納粹的行列
交結的兩條平行線倏地分開
回到正常的軌道上
沒有任何的解釋 徒留無限的回憶

這邊要開始進入本片的重心

Michael 成長之後研讀法律系
卻在一次法庭實習課程上
再次看見魂牽夢縈的Hanna
不同的是Hanna已經變成一個Nazi罪犯身份
正在法庭上接受公眾審判
Michael 在旁知道有關Hanna的一切事實
但是卻怕被冠上Nazi同黨的顧忌
但他不卻敢挺身相救
也不知道如何面對這段沒有結果的感情
而老師也看出他的掙扎
在旁用以道德勸說
如何面對理性與感性的抉擇
攸關到一個生命的轉變
這邊導演安排主角去到一個廢棄的集中營
去感受有關納粹的一切事物與作為
深刻的描繪他內心的交錯和猶豫
最後他仍是沒有為Hanna辯駁
也注定兩人之後不會再有交集的命運

經過這些年的變化 Hanna仍舊是個文盲
需要旁人的閱讀才能瞭解許多的事情
法庭上眾人無情的指責 對Hanna而言都是可以忍受的批評
是而提出她的意見辯駁
她只是在做一個工作 並確保不會出錯而已
不知何罪之有....
(這邊不得不對德國人感到佩服,他們總是很深刻的反省自己的行為,也很誠實的面對歷史的譴責)
爾後有個可以讓自己擺脫主導罪名的機會
就是提筆為自己辯駁
但是Hanna還是放棄了
因為她害怕大家都知道他是個文盲
而換得了無期徒刑終身監禁的下場

爾後Michael 後悔自己的無能與無助
只能將深深的感情錄製在一卷卷的錄音帶上
用他的聲音為這段不被歷史和社會所允許的愛情朗讀
在這些充滿愛的朗讀聲裡
他是勇敢的、他是真誠的、他是愧疚的....
而Hanna收到這些聲音後
也感動不已而開始努力學習認字
之後也寫了很多的信件給Michael回應他的愛情
但卻都是毫無音訊
(這邊拍得很感人、畫面也處理得很好)

直到假釋來臨 兩人才在分離近30年後首次見面
但也是最後一次見面
因為Hanna知道他已經不再是她生命中出現過的那個「Kid」了
最終Hanna對於Michael的懦弱做出了自殘生命的回應
留給他無限的感傷

最後Michael企圖為Hanna洗刷罪名、尋求原諒
而找上當時的受害者代表
獻上Hanna的補償也告知對方所有事實的真相
終獲得其諒解也算補償自己當年的膽怯
算是他最後能為Hanna做的事情
也是他最後愛的表現
這邊不知道是否原著或是導演的意思
想藉由這個事件的描述
為當時受迫加入Nazi的一些人平反
來做出解釋....

電影最後停留在Hanna的墓碑前
Michael開始為他的女兒
訴說這一段從不曾為人知悉
為愛朗讀的人生....

整部片起承轉合鋪陳的相當好
一步一步帶領觀眾進入主角用感情所製造的愛情迴廊裡
瞭解一段不能被歷史和社會所認同的感情
也反應出當時的一些時空背景與限制
情感的發展在一段段的朗讀過程中開始
卻也在一段段只聞聲不見人的朗讀中結束
何其悲哀阿....

雖然還沒看完其他的得獎片
不過為愛朗讀已經表達出它在影史上的重要意義了
得不得獎似乎不是那麼重要了.....
在此慎重推薦一下
喜愛電影的人該去看一下這部片
保證不會後悔....

推薦指數:★★★★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想到我家附近也有電影現場ㄟ

今天看到報紙上面寫說
最近上映的「練‧戀‧舞」
在我老家--「西螺」附近拍攝的
看到裡面有很多場景都是我很熟悉的地方
看自己的家鄉再大螢幕上出現
真是一種很妙的感覺
之前回家都沒看到拍攝團隊阿
是要有的話 就去audition 一個路人甲來演也不錯阿!
呵呵

昨天在老家有全台首映會
可惜擦身而過
真是可惜
過一陣子再來看看吧.......
---------------------------------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6SGUdJaijRE&hl=zh_TW&fs=1]
@劇情簡介@
《扶桑花女孩》台灣版,本片獲得雲林縣補助,全片有超過九成的場景都在雲林縣拍攝,

諸如古色古香的西螺老街,浸信宣教神學院等知名雲林景點。

生命看來好像不會再有新鮮事,但每個老人卻仍有自己私密的欲望。

三十出頭的看護劉必然(張孝全飾)洞悉老人的慾望,也總是盡量以不合常規的方式去滿足他們的慾望。

無意間一位美麗高挑卻冷若冰霜的女子出現了,她是鎮上新來的舞蹈老師-吳如萍(蔡淑臻飾)。

大夥透過窗戶看到她曼妙的舞姿,都深深的被她吸引,這群愛跳舞的老人們更是不由自主地打起拍子來。

老人們決議請吳如萍來教他們跳舞。而這位突然來到的舞蹈老師似乎燃起了所有老人的生機!

裹著神秘面紗的吳如萍身世為何?她為什麼來到這個小鎮?

這個夜晚,她的車子被三個陌生男子砸了,但她並不報警,是否另有隱情?

經營不善的養老院危機悄悄來臨,台北的基金會正醞釀著將它出售給財團的陰謀,

院長指示快快把老人們安置到其他地方,而所有人卻都想留到養老院的最後一天。

為了不留下任何遺憾,老人們決定參加國標舞比賽,於是大夥開始使盡各種奇招,

想辦法藉著跳舞來為生命留下最後一道閃亮的火花…

除了由張孝全與蔡淑臻擔綱演出外,電影公司還特別商請曾獲首屆台語片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洪明麗,

飾演劇中風韻猶存的退休舞場大班,並請到贏遍國內外各大舞蹈比賽的「中華民國體育運動舞蹈總會」劉渼麗老師指導。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負責影評之「葉問」

「葉問」是講述一代詠春拳宗師的生平
他是已故武打巨星李小龍的恩師
也是當代詠春拳大師梁挺的傳業恩師
因為之前王家衛傳出有開拍的意願
使的葉問這個名字開始為香港以外的人知悉
不過一個年輕導演葉偉信快了一步
經過授權後找來武打明星甄子丹來飾演葉問一角
不論在體型、外面均相當神似
演來頗有神韻 還滿到位的



因為老爸他ㄇ也愛看武打片
所以帶他們來先睹為快
不同於一般傳記電影會略有刪改史實
「葉問」一片忠於歷史
少不了一些愛國情操、種族情結的基本元素
並將宗師的一生做片段式的完整介紹

而且流暢的武打動作拍得頗細膩
一場單挑10人的畫面可稱經典
雖然有些畫面的處理還有待加強一點
不過瑕不掩瑜啦

 

另外針對主角內心的轉折有很深的描繪
相對於之前的杰哥的霍元甲
個人覺得是此片是對人物更深一層的演繹
推薦給對武打片有興趣的人
可以看一下喔

看完應該會很想練一下詠春拳喔!呵呵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負責影評之「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影片改編自奇幻小說家史考特費茲傑羅寫於1920年代的奇想短篇小說,他的靈感來自馬克吐溫的一句話:「如果我們能夠出生的時候80歲,逐漸接近18歲,人生一定更美好」
這是個滿妙的題材 另外也基於對導演(David Finch)的喜愛
而且又榮獲今年奧斯卡的13項提名
所以就拿來研究看看


整部電影的呈現猶如阿甘正傳、綠色奇蹟一樣
敘述一個人不平凡的一生
不過是採第三人稱的說法
在回憶與日記文字的交錯之間
呈現出班傑明異於常人的生命旅程

班傑明出生就有80歲的身體機能與面容
和世間的人完全相反
隨著時光的流逝 他是越活越年輕
卻要接受周遭親朋好友的消逝與生命的無常
他與女主角就像直線的兩端
從不同的方向往對方前進
交會在人生最精華的20年 共譜許多美好的回憶
之後又再往不同的方向遠去
一個逐漸回到童矇之初
一個走至遲暮之年
最終的終點卻是一樣的「回歸虛無」

 

整部電影想要呈現的是時間與生命的意義
在跳脫常軌的時間與不同的人生交會
卻是以一種相反角度來審視每個人的人生旅程
精湛的芭蕾舞者、勇渡英吉利海峽的女士、懷著愛國情操的船長、親生父親....

每段不同經歷都帶給班傑明

啟發他對於生命不同的認知
也瞭解自己的天命
認真的度過人生

 

※觀後感※
如果你的人生也跟班傑明一樣從80幾歲開始往回走的話,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跟你的朋友人生是反過來進行
然而你ㄇ只交會在短暫20幾年
之後就又受限於生命的變化而分開

可是我覺得這樣的人生似乎也是不錯
畢竟你在人生最精華的時候
也是跟一群很好得朋友過得很充實
而且你也可以照顧逐漸老化的朋友
或是被他們照顧(像電影一樣)
一起走完剩下的人生旅程
也是一種不錯的結局.....呵呵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也奏出「海角七號」....

1214472282

每天登入MSN上面 都會看到很多朋友的暱稱寫著
「海角七號」有多好看、多感人、多麼不一樣
就像傳染病一樣 一個傳一個
就好像只剩我沒中毒一樣

 

前晚在聚餐完後
跟著一些還未淪陷海角七號熱的同學
一起去湊了熱鬧
去看看現在全台最夯的話題電影
到底是有何魅力
讓這麼多人進行二次的口碑行銷
不過我想滿場的觀眾就是最好的答案了

 

在兩個小時的影像交流中
雖可以感受到不同於以往國片的沈悶
有著另外一種說故事的方法
但是在劇情方面似乎卻有點薄弱
角色之間的鋪陳與發展
也都是淺嚐而止
沒有再深入的探討
看起來有點斷層的感覺
很多事情沒有交代的很清楚
而且配角的戲份似乎都快壓過主角
有點失衡

 

有很多的笑點看似自然(我旁邊的一位中年男子就笑的很離譜)
卻也看得出導演刻意營造的痕跡
大量用甘草人物、鄉土的語言文化、台語、國語交雜
激起民眾的語言情感認同
原來這樣的電影我們也看的懂
不像侯孝賢、蔡明亮那些導演
用大眾看不懂的影像語言說故事
也許就是這部片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他的應該很多專業影評人都說到爛了
就不贅述了....

 

看完之後覺得還算可以
不過我卻沒有多大的共鳴
因為導演想探討的東西(文化殖民、在地認同之類的)
在我看來沒有講到一些我想知道的點
所以才沒有特別的感覺吧

還沒看的人 等二輪片再去看就好了啦...
其實一部電影成功的最佳要素
還是要回歸最基本的概念「劇本」
好的電影劇本是會讓人一看再看的...
像我就很想看看楊德昌導演的「一一」
一直都是緣慳一面..
改天再去HK買一下吧...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巧遇「東京朋友」....

picx_ftjp4082363501picx_ftjp4082363507picx_ftjp4082363511

拿著3點整開往台北的單程車票
本來已經打算在車上昏睡
度過這一段旅程
不過卻在車上巧遇了一部小品電影「東京朋友」
講述的是一群追求自己人生夢想的年輕人
從各地來到東京這個理想天堂
要實現他們的「東京夢」
當中有對熱門音樂的堅持、迷失
對冷門戲劇的不離不棄
還有對上班生活一籌莫展的小人物悲鳴
交織出屬於年經世代對於實現「夢想」現實生活

 

對照出生活在台灣的我們而言
我們大多數人何嘗不是也在台北這個地方
追求並實現自己的夢想、甚至是一個「台北繁華夢」
過程跟電影中的小人物如出一轍
所以讓我看來頗有感觸
片中大塚愛飾演的rocker歌手一直重覆述說著一個中心思想
『最初描繪的夢想,你現在依然記得嗎?』
提醒著在這個城市裡 每天默默努力生活的人
「莫忘初衷」....
你才能活的更像自己....

僅以此片獻給跟我一樣在台北努力打拼的人們
因為在某種人生的意義上
我們都是「台北朋友」...

以下是本片簡介 有興趣的自己去租來看吧!
-----------------------------------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ZoIyx_5y0yQ&hl=zh_TW&fs=1]

劇情簡介
只要到東京的話,就會有個精彩人生等著我…
一群追求夢想的朋友,在東京「夢之藏」相遇了。

原本在高知協助家業的岩槻玲(大塚愛 飾),某日看到前往東京旅遊航班的廣告,突發其想一鼓氣來到東京尋找屬於自己的夢想。一踏上東京,玲便在名為「夢之藏」的居酒屋打工。在這裡,她遇見了漂亮的大學生真希(小林麻央 飾),白領上班族涼子(真木陽子 飾)和古怪的戲劇少女廣野(松本莉緒 飾)。玲同時認識了一群樂團成員,這個「Survival Company」樂團(簡稱「Sur Com」鯖魚罐頭),即將改變她的一生…

「Sur Com」吉他手新谷隆司(瑛太 飾)因為喜歡玲的聲音,希望玲能擔任樂團主唱。玲也開始慢慢體會擁有夢想的人生原來是如此快樂…然而,看著朋友們在挖掘夢想時的傍徨與失落,讓玲也漸漸不知所措。

最初的夢想,你還記得嗎?玲與她的東京朋友,仍在現實生活的夾縫中追逐夢想…

電影「東京朋友」是延續原創DVD劇集的完結篇,這套DVD拍攝期間長達三年,雖然未在電視播映卻創下銷售佳績,如今最後結局終於要在大螢幕登場,難能可貴的是,原創DVD劇集的原班演出人馬都不變,同樣維持到了電影版,其中包括全劇靈魂人物-日本創作歌手大塚愛,這將是她首度登上大螢幕的戲劇作品。

本片導演永山耕三曾導過「東京愛情故事」、「長假」、「愛情慢舞」等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日劇,本片裡他以溫柔細心的能度來對待這群20歲出頭的年輕人,完成了這部兼具時尚、生活的青春物語。大塚愛演唱的主題曲「食夢貘」、「朋友」由艾迴音樂發行,加上導演親自填詞的新曲「一點點」及「暴風雨」,將電影版帶入最深的音樂感動。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ublic Relationship

當一個人為大眾做了許多事
卻換來更多負面的批評的時候
你會怎麼做?一味的反駁回去
抑或請來一個專業的公關人員幫你打點一切的事物
教你面對周遭的人、事、物

「Hancock全民超人」就是一部這樣的片[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rZQQgvhn4jg&hl=zh_TW&fs=1]
不顧社會大眾的觀感、我行我素的超人
猶如古代的周處一樣
也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禍害
透過公關的技巧轉變形象、態度
讓自己符合漫畫中既有的英雄形象

說明了公關在這個社會中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每個人也都要學習公關的方法、技巧、態度
也可無形中塑造出自己的身價

希望下禮拜有機會可以深究一下公關的領域嚕...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電影推薦「老爸的單程車票」

猶記得這是2005金馬影展的法語片
之前就想去看結果都畫
不到位置就作罷
有幸在三重圖書館裡面發現這部片
就借回家觀賞了

px_fben0033813503

其實依照片名的翻譯應該是「野蠻的入侵」
講述的是美國帝國主義的批判
以及共產主義、資本主義的交疊
當然還有高尚的法國文化
雖然他是個法裔的加拿大人
仍是有著法國人的精神驕傲

這部片的主軸是圍繞著「生死」、「父子」、「友情」等三大方向來運行
西方社會對於生死的問題總是可以很坦然的去探討

反之東方社會就很避諱這種議題

應該要學習一下


從主角罹患癌症末期開始
到父子關係破冰、真摯的友情陪伴
對於過往人生的回憶、友情的珍惜、生命的最後時光的描述....
都在各個角色的對話裡逐一的顯現
也讓人深思生活周遭一切人、事、物
對於「自我」的意義

 
這是部好片
希望大家有機會跟時間 就欣賞一下嚕!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ixar 的人應該都是天才吧!

 

昨天終於去看了WALL.E
還記得這是第一次面試公司出的考題哩!
當時還翻譯了這部片的大綱
想想都是半年前的事了 當時就很期待ㄟ
雖然無緣可以進去電影產業
不過未來總是還有機會的

 

回過頭來說「WALL.E」這部片吧
《瓦力》是3D動畫第一品牌「皮克斯」的第九部作品,
是由《海底總動員》導演安德魯斯坦頓(Andrew Stanton)執導的第二部動畫片。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_sdlcnk1DaA&hl=zh_TW&fs=1]

主要要傳達的是「環保」的概念
還滿切合現實的生活
而且裡面有很多發人深省的一些畫面
高度科技化之後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反而變的更遠
只靠著螢幕交談
完全失去當面溝通的樂趣
統一化的規格宰制著每個人的生活

此外劇中人物變形的身材也是一種極端的反諷
讓人不禁會心一笑
以後也許人就會像這樣子
最後就變成外星人一樣
頭很大 身體小小的 呵呵

整部片的故事情節與意義都設計得很流暢且有深度
是很值得一看的好片
不要說太多了
有時間的人就去戲院觀賞一下嚕!
絕對值回票價滴....
我的DVD收藏又會多了一片「瓦力」....

 

BTW,它的行銷方向應該可以再更多元一點才是
這樣絕佳的內容應該是會有很亮麗的票房才對
是有點可惜了......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zFWEWwE-hjc&hl=zh_TW&fs=1]

這是王家衛的第一部英語作品,也是當初滿想看的一部片
曾經有股衝動想去電影院看,不過因為太忙而且它的檔期太短就作罷了
直到今天的颱風天才有時間看完

 

可能是因為文化與語言間的差異 這部片完全不同於他之前的作品
比較淺顯易懂 表達的是愛在人生裡的角色
由一個失戀女子的角色出發邁向未知的公路旅行 有點公路電影的雛形
經歷幾段不同人生後 回歸最初的起點

 

裡面有很多對白很有深意 還有很棒的配樂

隨著藍調爵士樂去體會愛在你人生裡扮演的角色...
這是值得一看的片子 大家有空就欣賞吧

在開眼電影網發現一位觀眾的影評 寫的不錯
就轉貼給有興趣的人看看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39738 

px_fmfr5076512005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路玩到掛(The Bucket List)

px_fben6082523203

在忙完公司的提案簡報後
抽空看了之前上映的一部片子
「一路玩到掛」(The Bucket List)
看完後其實還不錯 又是一部被翻譯片名破壞的好片
看兩位戲精在裡面飆戲還滿過癮的
他們都是我滿欣賞的演員
摩根費里曼跟傑克尼克遜
片中探討的是
生命中最後剩下的時間你會如何處理?
片中的主角都罹患癌症
只剩幾個月的壽命
一開始都是都消極的態度
後來因為一張清單的關係
而讓他們去從事自己生命中都未曾體驗過的事情
如高空跳傘、刺青、去古文明國家等
裡面探討一些對生命的意義跟反思
讓我想起以前在學校有上過的哲學課程
裡面也是有一堂課是讓自己列一張「人生清單」
上面註明自己這輩子要做的事情
就跟這部電影的內容差不多
那時列的早就忘了
現在的時空背景都不一樣了
再來重新列一張「The Bucket List」
因為人生苦短阿....
再不做就沒機會啦.....

PS.這部片很適合到養老院播放...我想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是平的

今天照例跟小朋友上完LEGO的課程後

IMG_6603
下午就參加朋友的一個小型讀書會
內容就是分享一些讀書的心得跟看電影
因為我是第一次參加
也在一邊摸索與學習
所幸是很freestyle的
與交誼的性質居多
因此並不會覺得很拘束

這是個不錯的空間是值得好好利用的
不過這個讀書會應該也是在草創期
還不確定與會的人與主題
所以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不過等確定後 應該會好些

今天看的片是「世界是平的」(Outsourced)

px_fOen0084192603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Oen00841926
主要就是講述企業人力外包到印度的故事
從暢銷書的概念衍生而來
片中不時穿插很多文化差異之間的笑點
讓人不禁會心一笑卻又饒富深意
算是很成功的一部商業片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這兩本書
會對內容有更深的想法與見解喔!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87234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86001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趁著昨天寒流來襲又下雨,
索性躲在家裡在把外商跟500大公司瀏覽的一遍後
就把之前想看的一部電影看完了
片名是「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原文片名是「Peaceful Warrior」

px_fpen0043831502
書局也有賣原文書跟翻譯版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81877
老實說 片名翻的不是很好 太繞口 又不吸引人
台灣的片商很少有翻到恰到好處的
不過實際的內容 就是講述深夜加油站裡的人與事
電影的主旨就是講述運動員的心靈淬練過程
在獲得成就的自我迷失、團體生活鬥爭、失敗挫折後的自我成長等等
雖然前面拍的滿像鬼片的風格 不過後面就還滿寫實的
就很像台灣現在的運動員生態
其實每個教練跟運動員有空應該來看一下內容
好好啟發一下自己跟團隊
這樣就不會有「柴哥」、或是混夜店、嗑藥的新聞層出不窮了...
就像紀政姐說的:「台灣的運動員,缺乏的就是紀律!」
我真的不能同意她更多了
不只運動員,我想其他人應該也要對自己要有紀律,為自己負責
以下是這部片的簡介: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
故事敘述一名少年得志奪牌無數的大學體操運動員(史考特馬其洛茲 飾),

遇上了良師益友蘇格拉底(尼克諾特 飾),才重新打開他的視野與獲得新的體悟....

奧運體操選手丹米爾曼是大學裡的風雲人物,他擁有人人稱羨的完美體能、優秀的學習成績、家境富裕,然而卻在每個晚上都被惡夢驚醒。 在某個深夜又被惡夢嚇醒的丹走進一家24小時營業的加油站,他遇見一位身懷絕技並充滿智慧的神祕老人,老人在丹一個不留神時,竟然忽然地從地面跳到屋頂,丹被老人突如其來的驚人跳躍能力給嚇到,於是丹請求老人把其中的秘密告訴他,希望能夠幫助他得到奧運體操項目的冠軍… 老人的出現讓丹的命運起了決定性轉折,因為他充滿哲理的話語與神秘的行事作風,使得丹將他稱之為「蘇格拉底」。蘇格拉底教丹一個全然不同的訓練方式,他要丹先改變他的飲食方式和生活模式,因為蘇格拉底認為丹一直以來慣有的生活型態,已經無形中嚴重毀壞了他的生活,不僅讓他失去朋友,也無法認真的談戀愛,並且危害到他的體操生涯。

蘇格拉底要他徹底改變自己,才能有所突破,正當丹從輕蔑轉為相信時,一場突來的車禍將他的人生打入谷底,在絕望中丹接受蘇格拉底的指導,進入苦修…這一連串的訓練,讓丹粉碎了他對很多事情既有的觀念,不論是在學業、體操,還有對於成功的定義上。藉由蘇格拉底的引導,丹開始產生一個全新的思想觀念-『人們應該將個人意志凌駕於智慧之上,發揮思想靈魂而不是一味的訓練身體的強度。』丹放下他所有對未知的期待,真正的活在當下!他的心境越來越平和,人生的意義也越來越清晰,失去的體能也逐漸恢復…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 am glad that I saw two classical movies named 「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last week.These were two of trilogy and the published period between them was nine years.
「Before Sunrise」is a passionate and intelligent romance between a young American (Jesse) and a French student (Celine). A chance encounter on the train incites intrigue, and Jesse provocatively suggests that Celine postpones her return to France and embarks instead on a spontaneous expedition to Vienna. In the course of their 14-hour relationship, the two share in their love for the unrehearsed and their appreciation for the unexpected as they explore in a powerful meeting
of hearts and minds.
「Before Sunset」It's nine years after Jesse and Celine first met; now, they encounter one another on the French leg of Jesse's book tour.
Jesse, a writer from the US, and Celine, a Frenchwoman working for a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rganization, acquainted nine years ago on the train from Budapest to Vienna, meet again when Jesse arrives in Paris for a reading of
his new book. As they have only a few hours until his plane leaves, they stroll through Paris, talking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views and whether they still love each other, although Jesse is already married with a kid.

The second episode ends in solo-dancing Celine and smiling Jesse in the living room with the sunset.......

After watching two movies, I find I was touched deeply and heartiliy. The tempo is slow but nature, the dialogues are so meaningful and expressive for the spectators to recall the memories of love. The topics of two protaganists are living,funny, intelligent, and simple just like ur lifes. After watching them, I think u may get some reactions
especially those who are in love.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