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 (22)
- Nov 27 Sat 2010 08:32
2010-11-26 天生的流浪者
- Oct 30 Sat 2010 08:54
2010-10-12 Quiz Night
2010-10-12 Quiz Night
因為上週末在Beatrice姐家的聚會
認識許多在Dunedin當地協助外國移民事務的機構成員
他們都是義務性質提供各項資源和服務
是個相當有社會意義的組織
在聚餐的當中他們提到在12日的晚上
協會會舉辦一個小型的活動「Quiz Night」
就是進行分組猜謎遊戲
由主辦單位提供各種不同的主題
再衍生出各種不同的子題
對於我們一群人來說是種全新的體驗
所以二話不說跟換宿主人的女兒
還有席中認識來自東歐的妙齡媽媽Emi
IELTS的成績有8分算是相當的優秀
因為她也是我老師舊識關係
我們就組成一支團隊一起報名比賽
到了12日的當天
我們先在圖書館進行小型會議
模擬比賽的狀況
晚上到了比賽現場的小酒吧
發現已經有很多人到了現場
我們就隨便找了張桌子後
就拿著入場券去兌換飲料和酒
點了一些小菜佐胃
七點一到就開始競賽
總共有10個主題
如音樂、地理、歷史、運動等等
每個主題還有10子問題
總共是100題
當中還可以選擇自己有自信的主題進行加分
設計的滿有趣的
但是當問題出現時
大家都驚訝連連
因為都是很Local、很悠久的問題
很多問題連我們隊伍中當地的高中生都不知道
我看連當地人都不一定會知道
不過好玩最重要
經過3個小時的歡樂聲、飲酒聲、歡呼聲中
我們得了「第一名」(從後面算起來的)
但可以體驗當地的文化活動是更值回票價的回憶....
- Oct 20 Wed 2010 18:25
2010-10-07 Dunedin我們終於碰面了~
2010-10-07 Dunedin我們終於碰面了~
經過昨天在Oamaru的企鵝大追逐後
超優質的BBH果然不是蓋的
連地毯都有通電產生熱能
一整個晚上睡的超舒服
早上在BBH裡面偷閒喝杯咖啡
欣賞落地窗外的風景與海浪聲
時近中午才check-out到市區的花園走走
Oamaru的市區公園不會很大
不然景觀設計的相當雅致
植栽也是有專門的人負責擺置
看起來相當的賞心悅目
而且公園中還有幾條不同的步道
可以通往海邊或是半山坡上欣賞不同的風景
小小的市區道路瞬間變的相當生動多元
因為還要前往Dunedin
所以就只大略逛了一下公園後
我們就整裝出發往南移動
路途上順便前往Moerkari去看遠古時代的活化石
所謂的大圓石(boulders)裡面都是遠古時代恐龍的化石成分
且經過海水幾萬年的沖刷才變成圓形
又被海水侵蝕崩解
算是親眼上了一堂地理課
接著又到不遠的shag point去看海豹跟企鵝
但是只有看到幾支海豹沒有看到企鵝的蹤影
Shag point也是NZ當地重要的考古據點
在這裡發現相當多的考古遺跡和遠古時代的生物化石
還有毛利人活動的歷史遺跡
雖然地點不大
但是滿值得花點時間走一下壯闊的海岸線
說不定下個發現化石的就是你了~
然後沿著海岸線前進
開在峭壁上
山海一隔的特殊景致也是NZ這段海岸公路的重點景觀
很高興老天爺給了我們一個很棒的天氣
一切看起來都是相當的自然又舒適
不出40分鐘
我們已經來到聞名的南部大學城Dunedin
因為之前透過老師的介紹
認識在Dunedin當地的台灣移民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
準備前往他們的農場工作換宿
順便打發一下等待去摘櫻桃的時間
沿著一號公路進入市區
首先就進入Otago大學的校區內
看著巍峨又現代的校園建築物
還有歷史傳統的設計
還有路上青春洋溢的大學生
到處張貼的活動海報
整個城市充滿活力的感覺
讓人覺得這個城市生活應該相當的精彩
在找到換宿主人的店家後
竟然巧遇之前在Motueka的同事
真是無巧不成書
他們剛好從南邊北上
也是今天抵達Dunedin
所以我們一陣寒暄問候
就一起出發去尋找世界上最陡的街
從市中心穿越校園後
來到但尼丁的北邊
沿路有很多的學生在運動或是聊天
我們也就沿路問路
大約走了30幾分鐘後
才找到這條街
從底下望上去就覺得很壯觀
相信要將車開上去的話
性能應該要相當的好還要有點膽量才行
在我們奮力走上頂端的時候
不時出現幾台旁邊住戶的車或是想挑戰的人的車
在陡坡上騁馳穿梭而行
看的我們怵目驚心
深怕一個不小心車子就倒退嚕了
一路滑到對面山坡去
走完之後又要回到市區等人
結果又錯過約定的時間
農場主人早已經回到山上去了
留了一張地圖給我們自己按圖索驥
趁天色將暗
我們快點開車沿著路線
去找尋那深山裡面的農場住家
大約20分鐘後終於找到了
還真的滿深山的
不過景觀跟空氣都相當不錯
農場主人碧花阿姨
大略跟我們介紹一下住宿環境後
就讓我們自行處理其他事項
學習一下現代陶淵明的時候來了
就從但尼丁開始吧~
- Oct 15 Fri 2010 20:25
2010-10-16 Happy Birthday, Justin
2010-10-16 Happy Birthday, Justin
這是我在國外度過的第一個生日
也是我去年的生日願望
它終於實現了~
很高興我在去年送了自己一個生日禮物---「流浪」
這些在NZ流浪的日子以來
經歷許多的事情
外婆跟奶奶的相繼辭世
而我卻無法送她們人生的最後一程
家人的健康狀況出了點問題
我也無法在旁幫忙分憂解勞
我想這些都是流浪時所必須承擔的一些過程與遺憾
也是一種人生的學習與成長
這一路走來
衷心感謝家人的包容與支持
和許多朋友的關心
讓我可以自由自在的進行我的旅行
去體驗我另一階段的人生
在旅途上相遇的每一位旅人朋友(族繁不及備載)
對我而言就像是一本本內容精彩的書
誠如知名作家張愛玲說的:
「人性是一本極複雜又有趣的書,我一輩子都看不完!」
有的一見如故
有的敬謝不敏
有的氣味相投
有的南轅北轍
有的熱情洋溢
有的冷淡漠然
有的積極負責
有的消極懶散
有的活在當下
有的渾渾噩噩
有的自私自利
有的利他利眾
有的先苦後甘
有的先甘後苦
有的隨遇而安
有的目標堅定
有的豪邁大方
有的錙銖必較
有的.......
這一切的一切總是帶給我相當多的人生體會
感謝這些旅人朋友帶來的人生故事
豐富了我這段旅程
在許多的時刻給了我相當多的啟發
也更厚實我這趟旅行的意義
如果人生裡有100件該做的事,我想我一定會將「流浪」放入其中
If there are 100 must-dos in life, I think I will definitely put "nomadism" into them.
最後祝我自己31歲生日快樂~
流浪還有一段時間
就盡情的去體會各種可能吧~
希望明年我也能活的這麼精彩!!!
Happy 31th Birthday, Justin....
- Oct 15 Fri 2010 20:01
2010-10-06 Oamaru港邊小鎮
2010-10-06 Oamaru港邊小鎮
早上在低溫中醒來
經過昨天的上上下下登山健走
同行伙伴的雙腳有點再跟他抗議
所以我們今天就放慢腳步
大約11點才離開旅館
前往旁邊之前上過新聞的Tasman冰河
去看看因為全球暖化影響而崩解的冰河樣貌
開了近20分鐘的車
來到步道的入口
看著指示牌標示附近有3條步道
可以看到三個不同的景觀
想想我們還有時間可以全部走完一遍
走到冰河的上游、中游、下游
看看已經逐漸溶解的冰河是何種樣貌
穿梭在巨石與矮叢林間
還要沿著步道小心翼翼地拾階而上
到達每個不同的地點
看到不同的冰河樣貌與近在咫尺的Mt.Cook
高漲的陽光將山頂的殘雪蒸發
冰河與山谷間瀰漫一股細紗般薄霧
更添飄渺虛幻的想像
在下游我們就看到冰河崩解的殘狀
原本諾大的冰河面積
已經剩下幾塊比較大的浮冰而已
親臨現場更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迅速變化
也讓人省思人與自然的關係
過了中午
便起程前往下一個目的地Oamaru
去看傳說中的藍眼企鵝跟黃眼企鵝
重新回到海岸線去
途中經過一個因為水壩建設而發展出來的小鎮Twizel
雖然小但是還滿有規模的
主要以養殖冰河鮭魚聞名
是全世界最高的鮭魚養殖場所
這麼好的天然條件相信養出來的魚
也一定是品質良好的
大概三個小時的車程
我們已經遠離山區來到大海的懷抱
一進到Oamaru的市區
就馬上感受一股很不錯的文化氣息
依山傍海的地理環境加上蘇格蘭式的歷史建築
港口小鎮的無形魅力
在街道行進間越讓人玩味不已
抵達i-site拿取資料
並預定在青年旅館評鑑制度
連續三年獲得第一的旅館來體驗一下
前往旅館卸下行李後
稍做休息並獲得室友們提供有免費看企鵝地點消息後
便開車前往目的地
觀看全世界最小的藍眼企鵝
到了現場舊碼頭上滿滿都是藍眼企鵝
但是因為有柵欄圍著
所以只能遠觀不能褻玩焉
要耐心等候黃昏天黑後的歸巢
但是朋友不耐久候
於是我們又開到另外一個觀看黃眼企鵝的地點
但是天色已晚
並沒有如預期的看到黃眼企鵝
又馬上回到舊碼頭那邊
但是藍眼企鵝群已經不見蹤影了
落得兩頭空的下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做人做事都要堅持到底才能有所獲~哈哈
採買一些食材後
就回到高級又平價的旅館享受他們的設施
好好體會連續三年第一名的旅館
是提供哪種等級的服務
才能這樣的擄獲人心
- Oct 15 Fri 2010 20:00
2010-10-05 Mt. Cook朝聖之旅
2010-10-05 Mt. Cook朝聖之旅
經過昨晚迷人的星空夜景後
我們早上趁著霜氣未散的晨曦中
拿著一些餅乾和開水
開始沿著湖濱步道而行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欣賞Lake Tekapo的美麗
朝陽的光線在湖面上暈成一攤光影
在寶藍色的湖水上更顯得耀眼
搭配湖邊已換上新裝的樹林
就是明信片的最佳寫照阿
因為下午還要前往NZ第一高山Mt.Cook朝聖
所以我們就簡略的走完一邊就回頭去整理行李準備出發
時近中午又去光臨湖畔餐廳
跟之前在Motueka的同事(她剛好在這邊工作)說聲再見後
就驅車前往Mt.Cook群山朝聖了
沿著8號公路而行
我們途中經過一個比Lake Tekapo更藍更大的Lake Pukaki
看起來更是壯觀與美麗
那種Milky Blue真的是無法形容出來的美
想向在這邊游泳或是獨木舟
應該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在觀景台奮力拍照後
又在高溫的天氣下
朝著殘雪的群山前進
慢慢進入山區後
溫度稍微有降低一點
但是還是相當的熱情
不一會就到了Mt.Cook山腳下的Valley
先Check-in有五星級之稱的Mt. Cook YHA後
裡面的設施還真的滿不賴的
都是木頭構造的且有免費的三溫暖設施
比起一般市區裡的YHA
算是相當的高級
帶著相機和簡便行李後
前往i-site拿取相關資料
詢問服務人員有關附近的一些步道後
趁著陽光的溫度還夠的情況下
我們選了附近較為短程的步道出發
大約兩個小時來回的路程
可以看到附近的一個冰河遺跡
步道就在旁邊的山腳下穿梭而過
看著轉換綠色的枯草
灌木叢林的景色、河道上的巨石
搭配山頭上的殘雪
有種蕭瑟的淒涼美感
面對群山而立和周遭大自然的環抱
深刻的享受這份孤獨渺小的感覺
到了目的地的冰河遺跡
看著經過數萬年的累積
冰河也才走了短短的幾十公尺
在自然的世界中
人真的是太微不足道了
對這些自然景觀而言
我們都只是時間裡的過客罷了
人生不需要太去強求什麼
只要好好享受當下的這一刻
看著渾然天成的美景
感受自己的呼吸與自然的脈動結合
就是生命美好的呈現
時近黃昏
我們便回程去準備晚餐
還有星空夜拍
今天晚上的星空也沒讓我們失望
雖然沒有Tekapo那麼多的星星
但是也是相當的可觀
在接近零度的低溫下
我們也奮鬥了近兩個小時
拍出許多漂亮的星空照片
總算不虛此行
Mt.Cook我期待在夏天的時候
再跟你碰一次面
相信應該有不同的體會
- Oct 15 Fri 2010 19:02
2010-10-04 一親Lake Tekapo的芳澤
從三年前來這裡Working Holiday朋友的Blog中
知道Lake Tekapo這個地點
就一直將她放在我的旅行計畫當中
直到今天才真正的一窺她的真面貌
是這樣的純淨、靜謐和自然
從Ashburton離開後
一路前往Lake Tekapo
沿路的景觀也由沿海地區轉向山林
開始有著不同的變化
莫約兩個小時的車程後
我們終於抵達傳說中的美麗湖泊
萬里無雲的天氣
更將鄰近殘雪的山頭跟寶藍色的湖水
襯托的那麼無可挑剔又自然無暇
彷彿真的是來到另外一個世外桃源一樣
是一種很難以用文字來形容的感覺
先到i-site拿取相關資料
再到知名的Kohan湖畔餐館用餐
點了生魚片午餐組合
餐點相當的新鮮與美味
真的是名符其實
相當值得推薦給其他人來嘗鮮一下
在YHA卸下行李之後
我們簡裝準備前往Mt. John登高望遠一下
看著山下的招牌寫著一個小時的山路路程
對我們而言不是一件難事
山頂的天文咖啡店六點才關門
還有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品嚐到
更讓我們加快腳步登階而行
隨著高度的攀升
所看到的景致也不同
來到中途已經可以看到相當遠的山景
還有知名的Mt.Cook群山
再邁步而行已經可以慢慢看到知名的天文觀測台
也是朋友之前工作的地方
大概經過35分鐘
我們已經站在Mt John的山頂了
凜冽的寒風迎面吹來
將太陽的溫度稍微減低了一點
但是山頂的景色真是讓人驚豔不已
美中不足的是咖啡店五點就關門了
俯視整個Lake Tekapo就像是群山環抱中的一顆藍寶石
這就是真正的Pure NZ阿
真是太棒了
隨著太陽的垂暮
我們也趕緊下山去
以免找不到回家的路
晚上簡單用過晚餐後
我們就前往地標「善良牧羊人教堂」去拍星空
Tekapo除了湖景美麗之外
滿天的星空也是他的一大賣點
NZ當地的大學才會在Mt John設置天文觀測台
我們拿著朋友的高檔相機
一邊實驗著各種角度、光圈、跟快門的搭配
希望可以拍出更多更漂亮的星空
滿天的星河與恆星點綴著無垠的黑夜
相當的綺麗迷幻
我想我這輩子都忘不了這一晚的星空
你真的太讓人著迷了
Lake Tekapo。。。。
[slideshow]
- Sep 30 Thu 2010 15:28
2010-09-29 旅行中的變數
- Jul 08 Thu 2010 15:53
2010-07-04 Day 104 in NZ
Wrapping 初體驗
今天是第一天去做戶外工
早上天未亮的六點半就要起床準備
好心的大馬二房東夫婦也借我工具
頂著接近零度的低溫
我們一車四個人浩浩蕩蕩的前往遙遠的果園
不到八點太陽公公還未起床
天空是淡淡的灰藍色參雜些許的亮黃色
一開始波比大哥為我示範如何綁枝(wrapping)
超低溫的情況手都快凍僵了
更何況要拉、剪、綁的動作
加上是第一次做這種戶外工
結果當然是不盡完美
不過在嘗試過兩三列之後
就漸漸上手了
只是看著似乎沒有盡頭的row
心中難免會有一種今天會做到晚上幾點的心態
算一算一天可能都要走上萬步
手上的剪刀也要動到萬次以上
光用想的手跟腳就很酸了
就覺得這份工作真的是血汗錢阿
要不是為了要買車也不用這麼拼命吧
希望可以盡快賺到車款和一些旅費
就能在九月前往基督城跟朋友會合了
沒多久太陽公公終於露臉了
一整個陽光閃耀阿
差點就被烤焦了
還好今天星期天只做到2點就可以閃人了
wrapping的初體驗是一切都可以接受
不過就是天氣凍了點、手酸了點、還有會曬很黑
但是可以一整天很自由的聽i-pod
- Jun 13 Sun 2010 13:07
2010-06-05 Day 75 in NZ
- May 16 Sun 2010 10:50
2010-05-13 Day 52 in NZ
- May 11 Tue 2010 20:08
2010-05-05 Day 45 in NZ
- Jan 12 Tue 2010 14:48
實現理想的工作者-李振綱
這是小弟今天在網路上不小心看到的一篇報導
標題是「實現理想的工作者-李振綱」
原文網址如下:http://young.1111.com.tw/forum.asp?zoneNo=36&id=741
天阿~這就是綱哥的境界!
-----------------------------------------------------
【 大學網 駐校記者 蘇鈺婷 報導 】
每個人都應該找到ㄧ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否則即使是一份待遇很高的工作,也不會全
心投入,李振綱說:「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找到ㄧ份興趣相投的工作,才是最主要
的。」
到處走到處看 豐富人生閱歷
「大學是人格養成的重要階段。」1982年生的李振綱是這麼認為,高中升大學的新生面
對大學開放不受限的教學方式往往不能適應,沒有人整天逼著你念書,要求你考試要
考分數,課堂上教授只幫你開頭接下來就要靠自己去理解、吸收,「大學不是唸書而
是去了解、活用,訓練自己的邏輯概念、系統性。」
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運管系畢業,讀完國立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曾任中華民
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國際組協助相關業務,現任職於神準國際行銷有限公司,進行運動
行銷方面工作的李振綱建議大學生應該在目前經濟負擔不重的時候往外走,「不管是
義工或志工都好,ㄧ方面可以增廣見聞,另一方面可以多看一些人、多認識在你專業以
外的事務,都能增加人生體驗。」他說,實習是大學生最靠近業界的方式,有適度的
社會經驗滿重要的,可以為未來進入社會鋪路,也能替自己奠基良好的人脈資源,也
鼓勵同學,「大學生進社會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提早接受社會人的磨練。」
專業是利刃 人脈是秘密武器
李振綱對自己始終保持認真負責的態度,碩士班延畢了半年的時間,他也坦承一開始
並沒有很認真唸書,但後來也因為發覺書唸的不夠多,也不想草草把論文寫完,因此
選擇延畢。他說:「寫論文也是對自己負責,也藉這段時間好好思考未來。」同時研究
所的時間也投入大專體總國際組協助相關業務,跟著體總辦理各項活動,不僅累積活
動經驗也豐富人脈存摺,「或許是因為學生時期就和業界有互動的原因,讓我在目前
工作上並沒有太多不適應。」憶起當時,他非常感謝總會的長輩和同仁願意給一個學生
學習的機會和空間。
抓住自己的理想 往下走就對了
對任何事充滿好奇的心態,讓李振綱從不排斥在自己專業以外的事,也建議社會新鮮
人,「如果都待在同一領域,經驗、人脈的累積必定能成為該領域專業級,但如果變換
領域必定能增加另一種人生體驗,只是一切都要重頭開始。」想清楚自己的理想、興
趣在哪,沒有對或錯,拿定主意過自己不後悔的人生就對了。
工作是個人理想的實現
李振綱對於「工作」的定義是:「完成個人理想、養家活口,藉此增加自己的成就感
,應該要有適當的壓力讓自己成長,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也不會有太多的負擔。」而在工
作之餘,他認為「開心、健康最重要!」
攝影/記者蘇鈺婷
- Apr 02 Thu 2009 13:39
金字塔原理,架構邏輯思維
企管顧問的角色與功能,就是分析客戶所面臨的問題,並提出建議的解決方案。因此,能否清楚陳述當下情勢與因應之道,將決定顧問表現的優劣。在麥肯錫,訓練員工的第一堂課正是「邏輯思考」。
所謂的「有邏輯」,是指根據和結論之間有著明確的脈絡關連,而非憑空地將兩者硬湊在一起。而「邏輯思考」即是「針對問題(主題)提出有效答案(論述)」的過程,方法是先有系統地區分現有資訊,歸納出各種關係,接著從中挑出和問題有關的部分,查明重點、確認原因,再針對這些原因擬定因應對策,進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一個符合邏輯的答案,必定要提出結論、方法和根據,並分別回應「該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要達到的話,有哪些方法可行?」「有什麼根據,證明這些方法真的有效?」這3個問題,如此邏輯架構便能確立,所提出的說法也就足以讓人信服。
這個邏輯結構,正是麥肯錫最知名的邏輯思考術——金字塔原理——的基本內容;若以圖表呈現,會是一個以結論為頂點,由支持結論的方法或證據層層堆疊而成的金字塔型(如【圖1】)。在金字塔結構中,用以闡明結論和證據之間的「縱向關係」,稱之為「So What?/Why So?」;而確保諸多證據或方法已涵蓋所有問題範圍的「橫向關係」,則稱之為「MECE」。
3要件,建立邏輯架構
總結上述,構成邏輯架構有3大要件:對應問題解決的「結論」、闡明結論與證據之間關係的「So What?/Why So?原則」,以及確保論證已涵蓋整個問題範圍的「MECE原則」。
要件1:結論
在邏輯架構中,「結論」就是對應問題所提出的「答案」。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但麥肯錫出身的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一書中提醒,看到問題後直覺得出的想法,只是假設而非結論,「不要把假設和結論混為一談!」
以日本和服業為例,眼見和服市場規模逐年縮小,加上少子化的趨勢,前景更不看好,因此若以「這是個衰退產業,成長率明顯鈍化」為由,建議業者「應節制包含新產品開發在內的各種投資」,看似合情合理。
但大前研一指出,「這是個衰退產業」只是假設、而非結論;唯有先證明和服業正在衰退,才能確立「節省開支」是正確的做法。然而,企業經營者往往把「看似應該如此」的假設直接當結論,於是就在認為已經「得到結論」的安心狀態下,怠忽了從蒐集證據、印證假設到導出真正結論過程中的邏輯思考。同樣的問題,當大前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加以拆解,便又得出了不同的可能性:和服市場雖已衰退,但仔細研究數據,卻會發現年輕女性的夏季浴衣市場仍有成長,表示「開發年輕市場仍大有機會」。
由此可見,欲確認「自以為是的假設」是否真是「問題的結論」,必須先仔細驗證資料、找出證據做為支持,避免以既定印象或直覺反應下結論。而這道功夫,則必須藉助於以下兩個邏輯要件來完成。
要件2:So What?/Why So?
「So What?/Why So?」是金字塔原理中,用來檢視結論與證據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So What?」意指「這些東西代表什麼?」,檢視證據能否支持這樣的結論?「Why So?」則是「為什麼會這樣?」,確認結論是否真能由證據導出?。
在《邏輯思考的技術》一書中,曾任麥肯錫溝通專員的兩位作者照屋華子和岡田惠子,又根據結論與證據之間關係屬性的不同,將「So What?/Why So?」區分為「觀察型」和「洞察型」兩類。
「觀察型So What?/Why So?」就是闡述自己的觀察結果,說明此一結論包含了哪些既有現象與事實重點。
例如,當被詢問「一間國小包含哪些成員」時,你回想校園內可以看到各年級學生、專科任老師,以及各處室人員等等,所以你回答(結論):「學校成員包含了學生、教師與職員。」「洞察型So What?/Why So?」則是在觀察既有事實或現象之餘,再深入加以分析,從中找出共通的事項或機制。例如,在被問到「當今的景氣如何」時,你廣泛地收集資料,觀察到失業人口增加、消費者購買力下滑、出口嚴重衰退、物價上漲等現象,於是由這些證據歸結出「當前景氣不佳」的結論。
要件3:MECE
如何從龐雜的資料中,區分出有用的資訊,確保自己所提出的論據,足以涵蓋且回答整個問題,是「建立邏輯」的最根本關鍵,而「MECE」正是金字塔原理中,以系統的方式為原始資料分門別類的技術。
MECE為「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縮寫,意思是「互不重複,全無遺漏」,也就是在針對與問題相關的各種資訊進行分類時,做到各部分之間「互不重複」、各部分加總的整體「全無遺漏」。在思考會對問題產生影響的關鍵因素,或是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證據時,各個觀點不會相互重疊與牴觸,就是「互不重複」;對問題有周延的檢視,不致於有疏漏,便是「全無遺漏」。透過將「整體」有系統地區分為彼此互斥、整體窮盡的幾個「部分」,將可避開掛一漏萬、以偏蓋全的盲點。
4步驟,做好MECE
為資料做分類,聽來簡單,要做好卻不容易。《邏輯思考的技術》一書提出了落實MECE的4個步驟。
步驟1:確認問題是什麼?
明確辨識當下有什麼問題,又要達成什麼目的,才能著手收集所需資料,不至於漫無目標地東挑西揀,結果得到的都是對問題分析與解決毫無用處的資訊。
步驟2:尋找符合MECE的切入點
這是分析資料最關鍵、也最困難的一個步驟。照屋華子和岡田惠子建議,尋找切入點的最佳方式,就是分析「問題」和「目的」,亦即你希望透過資料來解決哪些問題、得到什麼結論,都有助於構思出有意義的分類切入點。
不過,要是始終想不出明確的切入點,可先思考一個母體所呈現的特徵,再找出與其相對的概念為何,畢竟「A」與「A之外」這種分類,永遠能符合MECE。再不然,先列舉出所有想得到的母體特徵,再將這些特徵進行歸納分類也行,不過這個方法非常容易發生遺漏,使用時務必小心。
步驟3:從大分類中思考能否以MECE再細分
有時候,雖然已完成資料分類,但可能切得太寬鬆,以致無法從中得到有意義的資訊。例如,企業在分析客戶資料時,「男/女」的分類固然可完整區分所有顧客名單,卻對行銷幫助不大,還必須依據「年齡」「職業」「收入」「居住地」等變數進行細分,才能對資料做出有意義的實際運用。
步驟4:確認有無遺漏,或是否有同一項目可分屬不同類別
最後則必須審視分類的切入點是否合宜,也就是有沒有哪些資料可被歸屬到多個分類,或是有資料根本找不到歸屬。當然,必要時也可用「其他」來含括所有找不到分類歸屬的資料,但絕對不要濫用這個做法。
透過上述4步驟,為繁雜的資料建立邏輯架構,進而拆解問題並找尋答案的方法,概念上並不難,但要活用卻不容易;尤其是要找出暨符合MECE原則、又具有實用意義的問題切入點,更必須透過廣泛檢視與深入思考才能達成。不過,只要時時自我練習,你也能和麥肯錫出身的達人們一樣,成為具有系統思考力的問題解決專家。
- Mar 11 Wed 2009 15:32
時間快轉,不停地快轉
- Jun 08 Sun 2008 23:22
email中常用的50個英文片語之二
- Mar 05 Wed 2008 12:41
剖析五種贏家性格
剖析五種贏家性格
財訊月刊 第311期 文◎黃琴雅、郭庭昱 2008/3/5
你具備投資贏家DNA嗎?「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巨富的成就有命有運,但成為小富翁卻是可以靠自己,培養贏家DNA,是成為投資贏家的不二法門…… 「我曾經一年內在股市賺八倍,但全部都吐回去了,」對投資頗有研究的前立委沈富雄自嘲的說:「已經輸到脫裙子了,還好我在裙子裡還穿了褲子。」賺到錢能入袋又要守得住,是成為投資贏家最重要的條件。
去年十月,當時正在九千多點高峰,沈富雄提前預見空頭的到來,但告知身邊好友沒人要信,最後連他自己也沒全部跑掉,自我檢討的結果是「腦筋的判斷和實際的執行力不一致」。沈富雄以親身經歷道出人性的貪婪與恐懼,造成腦手不協調,是投資失敗的主因。足見即便已是投資贏家的他,也有克服不了的弱點。曾有位外商公司總經理,在科技泡沫高峰時,擁有的思科(Cisco)股票市值五億元,當泡沫破滅,股價一路下跌,他卻懷念著過去美好的高股價,不肯殺出,最後只剩下一、二千萬元,不僅心情大受影響,連人際關係和生活品質,甚至人生的自信一併都輸掉了。股票市場有起有落,但在震盪激烈、上沖下洗的過程中,會清楚反映每個人的投資性格,連華爾街的專家都會栽跟頭,就像去年,花旗、美林等國際級的金融機構,都在次貸風暴中賠掉上百億美元,這全是人性的貪婪、恐懼與無知所致。每個人勢必要坦然面對自己的投資成績單,這張考卷上只有兩種成績,贏家和輸家二選一,沒有專家!個性決定命運,更決定你的財富,會不會成為富翁取決於你是否具有贏家DNA,本刊從富豪與成功投資家身上,歸納出五種贏家性格:
性格一:想像力
作家塞林納(Louis Ferdinand Celine)曾說,當一個人失去想像力時,死不足惜;但一個充滿想像力的人,死了就太可惜了。會賺到錢的富翁,都具有想像力,眼光總是走在前面,先看到九成投資人沒有想過的事。有一位縱橫兩岸股市二、三十年的投資專家,在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全世界唾棄中國時,到中國投資房地產與股票,當時有中國人笑稱他是「呆胞」,連中國人都想逃了,怎會有人在這麼不恰當時刻來投資這麼不值錢的東西,十多年後的今天,大陸股市大漲,房地產一屋難求,當大家都在搶進的時候,他早已獲利了結,大賺十倍出場。在○一年中國股市因A、B股合併傳言而大漲數倍時,他就將大陸的資金轉進當時只有一千六百點的香港H股(國企股),當外資在三年前大舉入資H股時,讓他的股票大漲四倍,甚至有些漲了二十倍,他又將資金轉回到台灣,低檔布局航空股與金融股,他早已看到在世界開放的洪流中,兩岸一定要通,具有主權概念的股票,頗有價值。也因為他的建議,他的朋友在十多年前拿著一百五十萬美元,專門收購上海市區一樓的房子,現在已成了身價數十億元的富翁。當時中國環境不好,一般人都嫌一樓髒,價格反而便宜,他卻以台灣忠孝東路的店面經驗看到了上海一樓的價值,他的朋友買下一樓後,自己開或租人開餐廳,隨著中國經濟成長,一樓成了搶手貨,這位朋友也因此發了大財。 股價反映眾人的想法,只有沒想到的事,才可能推動股價上漲或下跌,如果和八成的輸家一樣,沒有投資的中心思想,只隨著消息面起舞,自然賺不到大行情。
性格二:定見與專注
想像力只是一個方向,還需要各方求證及研判,十個想像可能只有一個對投資有意義,確定一個投資潮流後,深入鑽研,專注的研究,才會賺錢。有句話說:「如果你不知道要航向那個港口,那麼所有的風向都對你不利。」日本人稱「股市之神」的是川銀藏,在六十年的投資生涯中,潛心鑽研礦業,曾在一九八二年投資住友金礦山大賺二百億日圓,所得名列日本第一,他留給後人的「投資五原則」中,第一條就是:選股票不要靠人推薦,要自己下功夫研究後選擇;第二條是:自己要能預測一、二年後的經濟變化。只要肯下工夫,一定可以賺到錢,創投業主管邵景欣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能夠在資訊不透明的未上市股中,比別人早一步搜尋到「下一任股王」,祕訣無他,就是勤快拜訪公司。據他多年的研究,股王天生就有一些特質,例如身處對的產業、年營運績效爆發性成長、高毛利、股東結構堅強、技術難以複製等。這麼些年下來,歷任股王只有伍豐與邵景欣失之交臂。二○○○年之後他的持股重心漸漸轉移到以LCD為軸心的族群,瑞儀、威力盟、達方、奇景等,持有時間少者數月、多者半年至一年,每一檔都讓他獲利數百甚至數千萬元出場,也奠定個人財富基礎。他因為勤跑公司,深入了解產業,得以在景氣反轉之前抓住行情,或是躲過風暴、保住獲利的成果。
性格三:嚴守投資紀律,善設停損
一般投資人通常在股市大漲時追買,在大跌時不知所措,而且都是買在最高點,賣在最低點,這全都是因為沒有嚴守投資紀律所致,最嚴重的是,沒有「停損」的觀念,即使如績優股聯發科也會讓投資人慘賠,去年聯發科從六五六元反轉向下,如今股價腰斬,眷戀它過去績效的投資人,不忍停損而遭致資產減半的命運,「離場紀律」是贏家必備的性格。「是認錯,不是認輸,」是停損的基本觀念。身價十億的資深投資人林先生就是嚴守停損紀律,讓他躲過無數次的股災,從不聽明牌、不跟隨主力的他,只選主流股投資,一旦該股票出現第一支漲停板時,他會放膽去追,隔天若下跌,未出現強勢漲停,他就反手砍掉,反之若出現漲停,他就再度加碼,緊守「追強勢股,砍弱勢股」的原則。林先生以技術線型來研判停損的時點是,一旦股票線型破線,轉為弱勢,他會毫不留情的全盤出脫,他從來不怕賣錯,即使賣錯,只要留住資金,股市永遠都有重來的機會,這是他能夠縱橫股海數十年的最高指導原則。另外,沈富雄提出一個重要的觀念,「要把所有投資的錢當一桶,只算桶裡頭的錢增加還是減少,不要一支一支算,看到賺錢很高興,先賣掉,賠錢的留下來會輸更多,『賣賺留賠』一定是錯的」。
性格四:不貪心
「不貪」,這是贏家性格中的保命訣竅,眼光再好、股票再飆,帳面賺再多,不懂得留給別人賺,就前功盡棄,這完全是和人性的拉鋸戰。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是,當股價來到相對低點,出現價值時,才會出手投資,而股價來到相對高點時,他就會賣出,即使該股票在他賣掉之後又大漲一波,他也不會貪心,中國石油就是一例,如今中國石油已經跌破他當時的賣價,證明不貪心,賺到自己該賺的錢,才能保住財富。 三十七歲,學運出身,因投資賺進上億的財富,李勇杰(化名)就是遵守「不貪」的原則,擔任十多年營業員的他,看過不少因貪念而一夕破產的例子,所以他每年要求自己只要賺到一八%就滿足。他還細心研究股票的慣性,去年他就是研究出特定金融股有高低區間內波動的慣性,在它低點到了買進,高點到了賣出,按表操課,前後操作七次,一年下來獲利一二○%,如今,該股票因三通議題大漲,衝破他原本設定的區間,所以他現在必須重新尋找新標的,繼續執行他「區間操作」的策略。 李勇杰常常鼓勵周遭的朋友,每天設定自己賺一%就夠了,一年二百六十多個交易日下來,就可以賺到二六○%,一百萬的本錢若一年賺一倍,七年就有一億二千多萬元。這雖然是理想狀況,但也說明,每天的操作不要貪心,設定小小的目標,也可以賺到大錢。
性格五:忍耐與等待
「等待,是最佳的投資修為。」這句話是傳承光通訊監察人王田的名言,他在○三年時,相準剛掛牌的IC設計股原相,成本約在百元以上,原相一度跌到五十元附近,讓他差點破產,當大家笑他不懂停損時,他還慢慢加碼,去年初,IC設計股大翻身,原相最高漲到五九六元,王田趁高檔出脫賺進三、四倍的獲利,他選股原則是,「每一筆投資都有八、九成的把握。」他對原相的信念,讓他得用忍耐熬過低潮期。不過,要能夠貫徹與忍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如已過世的股市聞人榮安邱也無法徹底執行。一九九○年,榮安邱原本十分看好香港匯豐控股股票,他買進後,股價卻一路下跌,榮安邱一路向下攤平,還買到成為匯控最大的個人股東,但他卻耐不住長達一、二年等待的煎熬,在匯控股價五塊港元成本附近全數出脫,沒多久匯控卻一路大漲二十倍,這成為榮安邱一生最悔恨的投資紀錄。
投資性格中,最克服不了的就是心浮氣躁,愈急就愈抓不到你要的東西,要克服這項人性的方式,唯有「忍」與「等」。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要投資就是要贏,成為巨富要靠運氣,但做個小富翁,不須要太聰明,只要認清自己性格,懂得反省與學習,培養贏家DNA,就能在本業之外,打造人生第二專長,終身受用。
- Feb 27 Wed 2008 13:53
學什麼,最有用
工商時報/工商經營報/鮮活職場/D2版 王曉晴 2008/2/27
上班族「亂世求生」蛻變計畫 學習,已經成為職場加分的必要鍍金手法。想在2008年大翻身,擁有比別人更強的競爭力,你不能忽略這股全台上班族競相加入的學習熱潮。
「亂世求生」的驅力
冷門也翻身,企業主動投入鼓勵進修
清除學習4大障礙
障礙1:工作忙碌?
障礙2:學費太高?
障礙3:主管不支持?
首先,「前提是主管對你信任,績效表現要好、對工作要夠積極,」廖致凱指出。第2步,平時就要讓主管多了解自己對生涯的想法。他告訴主管,長期而言絕對可對工作帶來幫助,工作天的課程則會請自己的年休假。此外雙方也有默契,如果工作有突發狀況,他就會先處理;就算他在休假、上課,還是會接電話,讓主管隨時找得到他。
障礙4:動力不足,半途而廢?
張哲嘉指出,很多上班族學英文,如果只是為了功成名就,不會有好效果。他建議,要找到學習動力,先不要想升遷,而是放大自己的興趣。如果透過英語,能為生活帶來感動,怎麼會不快樂而充滿渴望地學習呢?
「勇氣來自下班後的學習,」不管你選擇哪一種,重要關鍵是檢視工作能力等於檢視學習力,不分年齡與職位,學習已經無法逃避。
- Feb 20 Wed 2008 11:59
Don't Let Setbacks Stop Your Momentum
Dear all, 這是川普先生最近的文章,希望看完對大家的職場生涯都有幫助阿!
「Don't Let Setbacks Stop Your Momentum」,永遠都要對自己有信心!---------------------------------------------------------------------------------------------------------------
Don't Let Setbacks Stop Your Momentum
“The bigger your business, the bigger your life, the bigger your problems are likely to be. Being prepared for that will save you a lot of emotional turmoil . . .” - Donald J. Trump
I feel strongly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wholeness. It's a combination of all the components of life that make us healthy, happy, and productive. To my mind, the opposite of wholeness is failure. If it happens, and sometimes it does, the best remedy is to move forward, to realize that failure is not permanent, and to immediately focus in the right direction. Ultimately, a solution will show up.
I don't mean to sound like a faith healer, but there is something profound and yet simple about viewing failure as a lack of wholeness. I will also add, it's effective. Believing that a negative situation is temporary and wrong will give you the impetus to do something about it, to feel righteous and energetic about fixing it. Being unhappy and unproductive is simply not part of my game plan, and it shouldn't be part of yours, either. See a situation as unacceptable, as taking you away from wholeness, and you will be motivated to get out of it as quickly as possible.
When I had a financial setback in the early 1990s, I saw it more as an aberration from the norm than as a final sentence. I knew what it was like to be whole, and all I had to do was get back to that place. I felt that a comeback was what was expected of me, and I expected it of myself. All I had to do was take the next step and get my momentum going again, which is what I did. It didn't happen overnight, but eventually things started to sort themselves out.
I've seen some people get completely swallowed up by failures. The worst thing you can do to yourself is to believe that bad luck is your due. It isn't! It's not just intelligence or luck that gets us places, it's tenacity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Some people see problems as bad luck, but I don't. Problems are a part of life and a big part of business. The bigger your business, the bigger your life, the bigger your problems are likely to be. Being prepared for that will save you a lot of emotional turmoil, unnecessary deliberating, and even illness.
I've known people who have come back not just from adversity but from tragedy. There's adversity and then there's tragedy. Thinking about both is a good way to get an objective view of what you may think your problems are. Your situation may be tough, but you can bet others have had far worse things to deal with. One way to pave your way for a comeback (or for a first victory) is to read about people who have been courageous against long odds. My guess is they felt they had an obligation to succeed, and in some cases, an obligation to survive. That's how I feel. I had the privilege of a great family and a great education, and I am serious about honoring those privileges -- which means expecting the best from myself.
You can have the same attitude, no matter what your situation or background. When failure comes your way, you must believe that you matter, that you can overcome it, and most importantly, that success is what is expected of you. You'd be surprised at what you can accomplish when that's your attitude. It's not just survival, it's not just success, it is your obligation. A sense of duty toward wholeness will go a long way toward you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uccess.
What I learned at the time of my worst financial problems is that I was resilient and that I had this indomitable sense of success that couldn't be taken from me no matter what the newspapers said. That brings me to another level of thought, which is faith. Faith is a bit like wisdom. People can help you along the way with it but above all you have to develop it yourself. Faith in yourself can prove to be a very powerful force. Work on it daily. Sometimes when you're fighting a lonely battle, keeping yourself company with positive reinforcement and faith in yourself can be the invisible power that separates the winners from the losers. Losers give up.
In summary . . .
Strive for wholeness, believe in yourself, keep your momentum at full throttle, and be strong and tough in your resilience. Don't expect anything less than that from yourself, and I can assure you that success will become a permanent situation for you, even when your external circumstances may not show it.
Never Give Up!
This article is adapted from Trump Never Give Up: How I Turned My Biggest Challenges into Success, the new bestselling book by Donald J. Trump,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 Dec 07 Fri 2007 16:19
巴語錄之六
It’s like when you marry a girl. Is it her eyes? Her personality? It’s a whole bunch of things you can’t separate.
選擇投資標的就像是娶老婆,你喜歡她的眼睛,還是她的個性?這裡面有一大堆無法分開來衡量的理由。
We’ve done better by avoiding dragons rather than by slaying them.
我們之所以有較好的表現,是靠著避開惡龍,而不是將它們殺死。
We don’t believe in the Noah’s Ark principle of investing, winding up with two of everything. Then you have a zoo.
我們不相信諾亞方舟式的投資法則。如果將所有動物都變兩隻,這樣你就會擁有一個動物園。
We don’t get into things we don’t understand. We buy very few things but we buy very big positions.
我們不介入不了解的股票。我們買的東西非常少,但是買的量很大。
You simply have to according to what is rational rather than according to what is fashionable.
跟著理性走,而不是跟著流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