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ear all,

這是今天在網路上看的一篇文章,出自於「會做人,才能把事做好」這本書,覺得滿適合現代人宅生活的反思,

有興趣的人就自己看看嚕~

-------------------------------------------------------

會做人,才能把事做好 

三民出版社 王淑俐/著 

如何成為「人氣王」?──談「馬太效應」的影響

  拜「網路」之賜,如今只要有一臺「電腦」,就可以購物、聊天,滿足生活所需,不需要出門,與「真實的人」接觸。然而也因為如此,人們漸漸的會變成「不習慣」甚至「害怕」與他人接觸。會變得沒有朋友,而且愈來愈孤獨。反之,朋友比較多的人,似乎愈來愈有人緣,「朋友」好像都被這些「人氣王」吸走了。這就是「馬太效應」,一種「贏者通吃」的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源於《新約‧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經文中說:有一個人要到外國去,臨走時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他按著每個人的才幹給不同金額的錢,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這三個人拿了錢之後,卻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拿五千的隨即去做買賣,又賺了五千。拿二千的也照樣另外賺了二千。但是領一千的那個僕人,卻在地上挖一個洞,把主人給的銀子埋起來。
  當主人回來時,拿五千及兩千銀子的僕人都說:「主人啊!你交給我五千(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二千)。」於是,主人便對他們說:「好,你們這良善又忠心的僕人,我要派許多事讓你們管理,讓你們與我一起享受快樂。」
  輪到拿一千的僕人,他說:「主人啊!我把你給的一千銀子埋在土裡。請看,你的銀子在這裡。」主人生氣這個僕人的懶惰與愚昧,為了懲罰他,於是吩咐其他人:「把他這一千銀子拿回來,給那有一萬銀子的僕人。因為凡是努力而有收穫的,還要再多加給他,教他更有剩餘;不努力而一無所獲的,就連他原本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的黑暗裡,在那裡,他必要哀哭切齒了。」
  把一千銀子埋在土裡而不做任何努力,就是《聖經》所謂「又惡又懶的人」、「無用的人」。不事生產的人不但原先擁有的財物會被收回,而且他還要被遺棄在黑暗裡獨自懊惱及痛哭。而努力生產的人,不僅可以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還有機會接收不努力者的財物。
  依此類推,人際關係若「擺著不管」,朋友最後都會被努力維護友誼的人接收。友情或親情若未持續經營,就會逐漸疏離,甚至完全消失。反之,用心耕耘的人,收穫將超出原先的預料。所以,獨行俠才會更加孤單,人氣王受歡迎的指數則居高不下。
  「敵對」招致「敵對」,「配合」得到「配合」。愈多的「敵對」招致愈多的「敵對」,愈多的「配合」得到愈多的「配合」。
  即使經濟上的貧富不均,也很難以「共產主義」──齊頭點的平等來消弭,更不用說是人際關係上的貧富不均了。人際關係上的貧富不均,受到「馬太效應」的影響,會使「多的愈多,少的愈少」;所以,聰明的你,一定要這麼做:
  ◎希望別人多幫助你,就要先多幫助別人。
  人際之間,互相幫助的質與量是「成正比」的。沒有人希望自己四處碰壁,都期待左右逢源、貴人相助,那麼,就要從現在開始,儲存「助人的存款」。以後才可能「連本帶利」的回收。

  ◎儘量實現每次的承諾,才能累積信用。
  君子重然諾,個人的可靠程度,依他是否遵守承諾而定。所以,不要讓別人對你抱持期望後接著失望,期望愈高時失望也愈大,最後將沒有人願意將事情託付給你;這或許就是很多人求婚不成及無法升遷的主要原因。
  其他增進人際關係之「馬太效應」的有效作法還包括:
  ◎常與朋友連絡與聚會,才能使友情定期「加熱」及「保溫」。
  友情需要經營,因為人是感情的動物,如果沒有時時「增強」,久之,感情也會變冷。所以,若無足夠的付出,包括物質的,如禮物;精神的,如談心。一段時間後,友情就會消失。
  ◎多看別人的好處,就愈能體會別人對你的好。
  我們不可能只跟相同的人在一起,或把別人都變成與我們相同。「性格不合」,是婚姻破裂或與同事不睦的常見原因,但卻不是合理的原因。性格不合不僅正常,而且還可截長補短;所以我們得多看對方的優點,才能從中獲益。
  ◎能對別人更包容、更有禮貌,就愈能發現每個人都很好相處。
  當我們發現別人變得更好相處,甚至從不認為哪些人難以相處時,原因通常不在於對方改變了,而是我們變得更善解人意了。反之亦然,如果我們不能自求改善,卻一直挑剔別人,那麼每個人都會惹你心煩。
  ◎要更常上臺,多練習公開說話,就愈能成為說話高手。
  怕上臺的人常把上臺的機會推掉,結果愈來愈遺憾,更擔心自己的上臺表現。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克服逃避與懶惰的心態,鼓舞上臺的勇氣與決心,才能逐漸減少怯場,甚至喜歡上臺。
  ◎愈能自我節制、不要出口傷人,就愈能謹言慎行,不會禍從口出。
  隨便說話而傷害別人是個壞習慣,最糟的是還毫不自覺。若能細心察覺自己的言語給別人的感受與影響,就愈能減少語言暴力,而不會「禍從口出」。父母師長尤需留意,以免傷害孩子一輩子。
  ◎愈能對別人讚美與肯定,也愈能得到別人正向的回饋。
  我們都害怕別人敵對的反應,都渴望獲得友善的配合;可惜常常事與願違,愈擔心的反而愈容易發生,成為人際互動時的心理陰影。因為害怕受傷害,所以也難以對人敞開心胸。其實只要顛倒過來就對了,既然渴望獲得友善,就先釋出大量的「善意」,才有可能得到「善意」的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ndar1016 的頭像
    shindar1016

    shindar1016

    shinda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