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負責影評(不能沒有你)
-----------------------------------------------------------
之前說了很久要去看的「不能沒有你」
在沒有廣大的宣傳預算下
靠著觀眾口碑傳播
也創下不錯的票房
尤其最近又在五座金馬獎的加持下
很多戲院又開始排上院線
今天索性前往觀看佳評不斷的此片
窺看其影像魅力何在
在沒有廣大的宣傳預算下
靠著觀眾口碑傳播
也創下不錯的票房
尤其最近又在五座金馬獎的加持下
很多戲院又開始排上院線
今天索性前往觀看佳評不斷的此片
窺看其影像魅力何在
---------------------------------------
整部影片從開始到結束都是採用黑白的畫面
我想導演想要表達的是
並不是每個主角的人生都是彩色的
他想呈現的一個悲慘的社會現象
是一個沒有燦爛色彩的真實人生故事
喚醒一個人們記憶裡褪色的新聞事件
也點出官僚體制下的灰色地帶
身陷其中的是從事危險零工的父親和不知母親是誰的小女孩
也是我們生活周遭中會遇見的小人物
故事一開始就是以新聞片段喚起了觀眾的記憶
接著採用倒敘的方法敘述這個新聞事件出現的成因
在違建的港口倉庫裡
相依為命的兩父女過著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
父親從事著潛水維修的危險工作
潛入深深的海底 抬頭卻只能望見形象模糊的女兒影像
而深不見底的海水象徵著無邊無形的社會現實壓力
他只能在一些縫隙中找到生存的空間
雖然貧窮卻甘之如飴 因為有著雙方的親情溫暖平淡的生活
直到巡察的警察帶來一封社會局調查就學情況的公文
指示小女孩已達就學年齡卻未申報戶口
強迫父親需到戶政事務所申報否則將被罰款
這是一連串災難的開始
受到戶政單位拿出現行繁複的法令搪塞
指他沒有權利替女兒登記戶口
而要找已經失聯的女朋友和其伴侶才擁有法定權利
遇到高聳的法律之牆 父親開始求助朋友 同學立委 警政署
從高雄出發北上台北繞了一圈 獲得別人滿口的承諾
結果卻又回到事情的原點 並沒有獲得完滿的結果
結果卻又回到事情的原點 並沒有獲得完滿的結果
再次北上的情況更糟 四處碰壁甚至被當作暴徒抓到警局盤問
一層層的官僚體制謀殺了他身為人父的權利甚至是社會上的生存權
走投無路之下就只能攜女爬上底下車水馬龍的天橋上
準備以自殺來控訴社會制度的不公平
最後卻失去了女兒的撫養權也入監服刑
出獄後仍舊是一邊打著潛水零工 空閒時間就去高雄市區的每個小學門口找小女孩
直到最後一場工作意外(引發潛水夫症)住院後
失去平衡的壓力槓桿終於傾斜 大海無情的壓力擊倒了他
在朋友的努力下
終獲得小女孩的下落也得知分離的兩年
小女孩極度不適應沒有爸爸的生活
已經出現反社會的情節
他累積多時的壓力終在社工督導人員敘述中崩潰而出
終幕
在工作結束後回港邊時 站在船頭前整理工具的父親
遙望港邊那個熟悉卻陌生的身影
隨著距離的拉近才知道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兒
不能沒有你的雙方 終於再次見面了
------------------------------------------
戴導使用很多類實驗電影的取景畫面
戴導使用很多類實驗電影的取景畫面
搭配黑白的色調 有著一種寫實紀錄片的風格
劇中沒有任何的明星演員
畫面也只在幾個人身上流轉
卻透過其他角色的鋪陳主角角色與性格的衝擊效應
不論是警察、戶政單位、立委助理、或是媒體等
都是事不關己、己不關心的心態
在層層官僚意識的堆疊下成就了這個轟動的社會事件
誠如韋伯說的:「依法行政之負功能,就是凡事只能依既定規定進行,易使人員僵化,
並產生人員行事以符合法規規定為優先考量,公共利益反而被漠視,又如學者Merton所言
「目標錯置」之手段重於目標、本末倒置缺失。」
這就是我們目前的行政單位的最大弊病
也讓我們發現小人物面對官僚體制的無助感與無力感
最後只能採取極端的方法伸張自己的權利
在一個講究法治的社會裡是何等的諷刺、何等的難堪
但這卻是真實發生過的事件 在你我真實生活裡發生過
希望透過這部電影可以喚醒沈睡已久的人性
與應該苦民所苦、聞聲救苦的政府單位
如同村上春樹的「體制說」
引用如下(出處:天下雜誌2009/03月號)
「以卵擊石,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更深一層的看,我們每個人,
也或多或少都是一枚雞蛋。我們都是獨一無二,裝在脆弱外殼中的靈魂。你我也或多或少,
都必須面對一堵名為「體制」的高牆。體制照理應該保護我們,但有時它卻殘殺我們,
或迫使我們冷酷、有效率、系統化地殘殺別人。」
此時看來真的是很貼切又寫實
過度的官僚主義體制有時比機關槍更讓人害怕,因為它連你求生的希望都抹殺掉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