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向會計學生涯管理智慧
工商時報/工商經營報/鮮活職場/D2版 陳鈺婷 2008/4/29
工商時報/工商經營報/鮮活職場/D2版 陳鈺婷 2008/4/29
企業以會計學為工具,衡量經營體質的優劣。若將經營「個人」,視為經營一家企業,其實有許多會計學理論是可以相通。
對企業經營來說,會計學如同「體檢」一般,是客觀評估企業體質與經營績效的工具。其實,會計學中許多原理原則,是可以應用於個人生涯管理的,有人將這些與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會計,稱作「個人會計」。
觀念1:機會成本
魚與熊掌難兼得 任何選擇都有代價
在會計與經濟學中,「機會成本」是指你選擇了A機會,就得犧牲放棄B機會、失去選擇B可能獲得的效益,因此又稱做「替代性成本」。例如上班族利用下班進修英文,機會成本就是犧牲晚上看八點檔連續劇的樂趣。
聯傑財務顧問執行長蕭碧華表示,每個人在工作或生活上,都面臨各種選擇,像她年輕時,就在該報考會計師執照、還是進入證券投資業之間,面臨兩難抉擇。她認為,生涯決擇沒有一定的好壞,但是在選擇時,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機會成本」是什麼?
舉例來說,讀研究所的成本,不只是學費與生活費,還有你延後數年進入業界,所少賺的薪資與配股,這就是「機會成本」。
「忽略機會成本」是生涯規畫常見的盲點。任何生涯選擇「有得必有失」,有人只看到某一份職務薪資很吸引人,卻沒想過要以婚姻家庭為代價,直到人生總結算,才發現得不償失,這是忽略機會成本的後果。
再舉一個例子,有的流浪教師參加教師甄試連續多年落榜,或是在一家財務不良的公司硬是拖到倒閉為止,所付出的成本,也不只是浪費多年人生,而是如果把這段光陰,換成到一家績優公司任職,所可能得到的財富與地位。
目標寧高勿低 避免損失機會成本
聯傑財務顧問執行長蕭碧華表示,每個人在工作或生活上,都面臨各種選擇,像她年輕時,就在該報考會計師執照、還是進入證券投資業之間,面臨兩難抉擇。她認為,生涯決擇沒有一定的好壞,但是在選擇時,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機會成本」是什麼?
舉例來說,讀研究所的成本,不只是學費與生活費,還有你延後數年進入業界,所少賺的薪資與配股,這就是「機會成本」。
「忽略機會成本」是生涯規畫常見的盲點。任何生涯選擇「有得必有失」,有人只看到某一份職務薪資很吸引人,卻沒想過要以婚姻家庭為代價,直到人生總結算,才發現得不償失,這是忽略機會成本的後果。
再舉一個例子,有的流浪教師參加教師甄試連續多年落榜,或是在一家財務不良的公司硬是拖到倒閉為止,所付出的成本,也不只是浪費多年人生,而是如果把這段光陰,換成到一家績優公司任職,所可能得到的財富與地位。
目標寧高勿低 避免損失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概念也可用在目標管理上。例如商家若出現「商品全部銷售一空」、「銘謝客滿」的狀況,其實不值得高興,代表當初銷售目標值設得太低,徒然喪失潛在的銷售機會。因此懂得做生意的人,會在進貨時,設定比預定銷售再多出一些的量。
日本新銳會計師山田真哉在《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書中指出,「就會計學來說,商品賣不完是件可怕的事,但商品銷售一空也同樣可怕!」後者所要付出的就是「機會成本」。他強調,「機會成本的概念,並非將自己未得到的視為『0』來計算,而是當作『負值』。」
因此,山田真哉認為,「既然要做,就要把目標盡量設到『最極限』,」也就是比自己認為應該可以實現的界限,稍微再高一點的目標。
一個人「達成目標」,不一定有很大意義,可能一開始標準設定就太低了。例如報考TOEIC考試,將目標設定為700分,但若再加把勁,是有機會挑戰800分的。這100分的成績,可能因個人一開始的自我期許太低而喪失,這就是機會成本。
觀念2:周轉率
日本新銳會計師山田真哉在《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書中指出,「就會計學來說,商品賣不完是件可怕的事,但商品銷售一空也同樣可怕!」後者所要付出的就是「機會成本」。他強調,「機會成本的概念,並非將自己未得到的視為『0』來計算,而是當作『負值』。」
因此,山田真哉認為,「既然要做,就要把目標盡量設到『最極限』,」也就是比自己認為應該可以實現的界限,稍微再高一點的目標。
一個人「達成目標」,不一定有很大意義,可能一開始標準設定就太低了。例如報考TOEIC考試,將目標設定為700分,但若再加把勁,是有機會挑戰800分的。這100分的成績,可能因個人一開始的自我期許太低而喪失,這就是機會成本。
觀念2:周轉率
朋友滿天下 不等於有「人脈」
店家經營的「周轉率」,代表一天可招攬多少客人的比率。從會計來看,「銷售額=單價×數量」,為提高銷售額,例如平價理髮店、迴轉壽司店等,都運用薄利多銷的觀念,提高來店客人的「周轉率」,衝高銷售業績。
但這樣的經營策略,只要另一店家用更低價促銷,就可能失靈。光憑低價策略,並不能建立「固定客群」,反而可能隨著新鮮感遞減,連周轉率都跟著下降。
因為有這樣的弊病,有些企業轉而深耕經營固定客群,或發展VIP 會員制度。同樣的觀念,也可用於個人的人脈經營。
對於人脈經營,很多人都以為「朋友不嫌多」,應該盡量與不同業種、年齡層的人建立關係,豐富自己的人脈存摺。
山田真哉認為,「與其跟100個人建立淡薄關係,不如與一個擁有 100個人脈的人建立穩定關係」,這種觀念與「來客數量未必與銷售額成正比」的道理是相通的。
80∕20法則 深耕有價值的關係
但這樣的經營策略,只要另一店家用更低價促銷,就可能失靈。光憑低價策略,並不能建立「固定客群」,反而可能隨著新鮮感遞減,連周轉率都跟著下降。
因為有這樣的弊病,有些企業轉而深耕經營固定客群,或發展VIP 會員制度。同樣的觀念,也可用於個人的人脈經營。
對於人脈經營,很多人都以為「朋友不嫌多」,應該盡量與不同業種、年齡層的人建立關係,豐富自己的人脈存摺。
山田真哉認為,「與其跟100個人建立淡薄關係,不如與一個擁有 100個人脈的人建立穩定關係」,這種觀念與「來客數量未必與銷售額成正比」的道理是相通的。
80∕20法則 深耕有價值的關係
陳伯松強調,濫發名片,絕對稱不上關係經營。擁有大量名片,並不代表人脈的廣度與深度。「相交千百種,知己有幾人」,找出對自己有價值的人脈資產比較重要。
陳富煒建議將人脈關係分類,第一類是知己、死黨,是在生活或職涯發展上,都能分享心情的朋友;第二類則不觸及私人生活,但可能是工作上的重要夥伴;再其次是基於公事往來,必須偶而聯繫的朋友。
陳富煒建議將人脈關係分類,第一類是知己、死黨,是在生活或職涯發展上,都能分享心情的朋友;第二類則不觸及私人生活,但可能是工作上的重要夥伴;再其次是基於公事往來,必須偶而聯繫的朋友。
他強調,人的時間有限,應該善用80∕20法則,把寶貴時間精力投注在值得經營的關係上。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review一次,畢竟人的個性、習性是會隨年紀增長改變的,彼此關係也有可能生變。
觀念3:折舊攤提
延長折舊年限 自我定期歲修
在會計學中,固定資產必須「折舊攤提」。用白話來說,固定資產 (如機器設備)在企業營運過程中,可以產生經濟效益,但效益會隨著時間而逐漸耗用,因此固定資產的成本必須在其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逐步轉列為費用。
用「折舊」的觀念來看人生,現代人的餘命越來越長,但退休年齡卻被迫向前提(中年優退),如何延長自己在職場的「折舊年限」,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陳富煒說,現在職場工作者都在跟時間賽跑,大家都在搶賺「時間財」。悲觀一點說,未來恐怕不能談「折舊」了,折舊代表最後還有殘值。現代人的憂慮是,個人資產什麼時候會被「攤光」,連一點剩餘殘值也沒有。
陳富煒說,工廠的機器生產設備,除了會計帳需要折舊攤提外,也需要「歲修」,把不好的零件換掉,換上好的零件,以延長使用年限。
他詮釋「歲修」在生涯中有兩層意義,一是每走一段路,必須停下來休息一下、喘口氣,順便檢視自己過去的表現。而「換好零件」引申到個人經營,則代表隨時要update(更新)自己的知識與能力,才能避免被淘汰。
觀念4:
用「折舊」的觀念來看人生,現代人的餘命越來越長,但退休年齡卻被迫向前提(中年優退),如何延長自己在職場的「折舊年限」,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陳富煒說,現在職場工作者都在跟時間賽跑,大家都在搶賺「時間財」。悲觀一點說,未來恐怕不能談「折舊」了,折舊代表最後還有殘值。現代人的憂慮是,個人資產什麼時候會被「攤光」,連一點剩餘殘值也沒有。
陳富煒說,工廠的機器生產設備,除了會計帳需要折舊攤提外,也需要「歲修」,把不好的零件換掉,換上好的零件,以延長使用年限。
他詮釋「歲修」在生涯中有兩層意義,一是每走一段路,必須停下來休息一下、喘口氣,順便檢視自己過去的表現。而「換好零件」引申到個人經營,則代表隨時要update(更新)自己的知識與能力,才能避免被淘汰。
觀念4:
保守穩健與重大性原則
別過度樂觀,要注重大原則
會計學有所謂「保守穩健原則」,蕭碧華說,學會計的人都知道,有損失要先認列,而未來的「或有利得」則不能先認。引申到個人生涯經營上,無論是轉換工作、創業等決定,都要謹慎評估,別把未來收益看得過度樂觀,要認真看待潛在風險,確定自己都做好準備了,才不失穩健原則。
此外,會計學還有所謂「重大性」的觀念,陳富煒說,引申到個人職涯經營,重大性觀念代表,凡事要關注「大原則」,不要太執著於「小細節」。
觀念5:無形資產
此外,會計學還有所謂「重大性」的觀念,陳富煒說,引申到個人職涯經營,重大性觀念代表,凡事要關注「大原則」,不要太執著於「小細節」。
觀念5:無形資產
態度與品格是最有價值資產
會計學習慣把事情以數字化、理性化的方式,放在報表上呈現。但陳富煒提醒,並非每件事都適合以「數字」來判斷,有許多問題是不能靠金錢解決的,例如心靈的提升。
陳伯松也認為,現在社會價值觀太「物化」,過分強調有形的東西,例如金錢、地位,忽略對人品、態度、個性等「無形資產」的價值。其實從生涯會計的角度來看,影響一個人長遠發展的關鍵,反而是這些無形資產。
全站熱搜